送走尔朱英娥,卫铉换了一身干净衣服,与石忠、徐义策马离开军营,一行数人在都伯王锐陪同下,来到梗阳城北一座坞堡。
这座王氏坞堡位于汾水西岸,左右两侧望不到尽头的农田尽是王氏田产,一直延沿着汾水直抵东北方的榆次县。
作为此处田庄大本营的坞堡也修得十分气派,其堡墙规模较之梗阳城还要高大。卫铉一行人距离坞堡南门还有一里路程左右,就让哨塔上的庄丁喝止叫停。
王锐以王氏子弟身份上前交涉,代为交上卫铉的拜贴,又经层层通传,待到一行人得以进入坞堡大门之时,时间已过两刻之多。
“早知卫氏名门定居梗阳,本意道贺,然农事太过忙碌,无暇他顾。不料卫郎亲自登门,有失远迎,失礼之处,还望卫郎勿怪。”
正堂滴水檐前、台阶之下,一名身穿白色华服、神态飘逸的中年文士远远便拱手道。
这名中年人是王氏家主王延业的异母弟,名叫王延昭,负责管理王氏位于梗阳和榆次的一切家业。在其身后左右,各有几名衣衫整洁的青少年文士。
名门自有名门的气度、自有名门待人接物的风姿,这个接待阵容既是给足了“河东卫氏”面子,但更多却是展示自家修养,以免落人口实。
“晚辈因战乱乔居梗阳,理应拜访乡贤长者。怎奈诸事不顺、俗事加身,至今方能以失礼方式请见,还望前辈、名门高贤宽恕。”卫铉也不失礼,他抢步上前,团团一礼。
王延昭避而不受,抱拳向侧上方空行一礼,而后向卫铉说道:“从玄冲公(王浑)算起,我们当是同辈。愚兄虽年长,可担不起前辈之称。”
古人敬畏天地,汉家名门更是信奉“头顶三尺有神明”的宗旨。若明知对方是同辈,却以长辈身份大占便宜,他们认为自家祖宗也不会放过自己;一见卫铉执晚辈礼,王延昭故而不敢受此一礼。
“小弟自幼失怙,连自家家世都了解不多。还望贤兄海涵。”河东卫氏荣光不在,北支仅剩卫铉一个,孑然一身卫铉不但没有想到王氏还认“河东卫氏”这面破招牌,更没想到自己辈分这么高。
至于对方知道自己来历、辈分,反而微不足道。毕竟王氏在太原根深蒂固、无孔不入,要是连在此扎根的自己都不知道,那才叫怪事。
“无妨、无妨!”这一礼,王延昭受了,他摆手屏退默默向卫铉行完礼的王氏子弟,请卫铉入堂就座。
寒暄几句,王延昭向卫铉说道:“贤弟来意,愚兄已从贴子明了。”
卫铉面上保持客气笑容,还微微欠了欠身,以示自己在听。
王延昭看了卫铉一眼,续道:“两個时辰前,家主和族中长者专程使人来信,让我王氏大开方便之门,若贤弟登门,理应全力协助。”
“哦?长者也知小弟?”卫铉此番上门,本就有了挨宰的准备,王延昭的装腔作势不出他的意料,可是王氏家主和长辈“大开方便之门”,却是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