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的士兵不能杀,普通的百姓不能杀,但作为始作俑者的阿鲁台为什么杀不了?
而投降的鞑靼士兵其实也是看清了这一点。
他们知道,只要战败,阿鲁台在大明的必杀名单中那可是排第一位的,如果跟着阿鲁台负隅顽抗,那么大明就会顺理成章地把他们一并杀了。
但如果他们投降,以中原人从来都不会让自己背负骂名的传统来说,他们有九成九的概率活下去。
……
“还没出来?”看着乔巴山隘口处已经没有了人进出的影子,朱棣皱着眉头开口问道。
“回陛下,没有收到消息。”守在朱棣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塞哈智说道。
“那就算了。”朱棣闻言轻叹一声,微微摇头。
“让他们进去吧。”
“是!”虽然朱棣没说让谁进去,但塞哈智却明白。
没一会儿,锦衣卫们就驱赶着阿鲁台的妻儿朝着乔巴山的方向走去。
朱瞻墡见状则是挑了挑眉,但没有说话。
他已经猜到了老爷子的想法。
山中还有多少人?没有进去过,明军肯定不知道,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就算是还有其他人在,可这个时候都不出来投降,那就是准备负隅顽抗了。
大明不能乱开杀戒,但这是战场,面对一群损害了大明的利益且还要顽抗到底的人,大明没什么可留手的,也不用担心会有人说大明残暴。
所以,这是打算让阿鲁台和他的妻儿死在一起啊。
“啧啧。”想到这里,朱瞻墡微微摇头,既是觉得老爷子的做法不妥,也是在感叹。
之所以觉得老爷子的做法不妥,是朱瞻墡觉得草原和中原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是不可调和的,除非某一方的人口基数降低到一定程度,然后慢慢同化。
只要有权贵在,争斗就不会停止,就算是没有权贵,只要人口基数足够,就会产生新的权贵。
所以,朱瞻墡还是比较推崇相对来说比较暴力的解决方案。
而感叹则是在为阿鲁台感叹。
虽然是敌人,朱瞻墡也很想让阿鲁台死,但想到一个和大明,而且还是和永乐皇帝斡旋了近二十年,甚至还把永乐大帝给熬死了……
在朱瞻墡看来,阿鲁台不是英雄,也不是枭雄,甚至其几次被打得四处逃窜的经历也注定他成不了至高位置上的那个人,但不得不说,阿鲁台的死还是让人唏嘘的。
毕竟,和马哈木一样,阿鲁台也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之一了。
这样的人,活着的时候你会恨得牙痒痒,但死了之后你又会忍不住为之感叹,或许这就是人性的矛盾点吧。
……
很快,乔巴山内燃起了大火,而这场大火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标志走上了末路。
以后的草原,不会再有阿鲁台了,那大明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