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倭人驾驶的船只快如游虾,在海面上时进时退,灵活异常。他们并不急于与宋军正面交战,而是采取了一种游而不斗的战术,似乎只想拖住张士杰,让他无法追击南山王。
南山王见状,当即下令船队全速撤退,朝着大理安司的方向驶去。他心中尚存一丝侥幸,期望大理安司还没有落入文天祥之手。只要能够逃回老巢,他还有重整旗鼓的机会。
然而,当他抵达大理安司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却让他如坠冰窖。只见城墙上早已经插满了宋军旗帜,雉堞后面更是列满了军士。
这些军士头戴凤翅盔,红色盔缨在风中摇曳,尤为显眼。军士们神情肃穆,严阵以待,仿佛正等着他自投罗网。
南山王一声长叹,此刻,身后还有张士杰的追兵,而那些倭人游而不斗,终究拖不了太久。他心知大势已去,只能下令船队向小流求方向撤离。
另一边,张士杰被倭人拖住,心中暴怒不已。他不知道这些倭人为何会突然出现,也不知道他们和南山王之间到底有着什么勾当。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山王带着残兵败将逃离战场。
倭人船队见南山王已经逃远,也不恋战,草草收兵撤离战场,似乎并不愿意与宋军正面交锋。
张士杰心中愤懑难平,他亲自控制投石机朝一艘落后的倭人船投掷飞石。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抓了几个落水的倭寇。
这些被抓的倭人被带到张士杰面前,面对张士杰的审问,倭人显得颇为恭顺。
他们纷纷表示,倭国与大宋交往素来密切,倭人对大宋充满了敬仰。
镰仓幕府得知大宋灭亡的消息后,举国上下无不为之哀悼。此次他们之所以出现在战场上,并非真心助纣为虐,而是受南山王重金所诱,且误以为宋军已亡,才不得已而为之。
在得知大宋皇帝尚存于世时,这些倭人心中更是欣喜不已。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臣服于大宋皇帝,加入流庭,共同抵御外敌。
那倭人头目更是直言不讳,称流庭应尽快与镰仓幕府的征夷大将军源奈山取得联系,共同谋划抵御元军之策。
他解释道,自大宋国土尽失后,倭国也断了与中原的贸易往来,财政受损严重,民间一片哀嚎。
元朝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倭国诏谕,但均被镰仓幕府拒绝。源奈山认为忽必烈得国不正,并非中华正统,心中对其充满了鄙夷。
张士杰原本对南山王的逃跑感到愤慨,但此刻听闻这一番话后,立刻转忧为喜。
他意识到,这些倭人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的加入无疑为流庭增添了一股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与镰仓幕府的联系,或许能为流庭带来更多的支持。
当下,张士杰决定返回鹿耳门,与少帝赵昺汇合,共同商议下一步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