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根本,源于三端。一者,宦官把持朝政;二者,藩镇割据一方;三者,外族频繁入侵。此三者,乃当今朝廷的心腹大患,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难题。
“若不及时革除这些弊端,恐怕大唐江山岌岌可危,社稷难安!”
崔彦昭与刘允章点头,以示赞同。
萧仿长叹一声,道:“李公子所言,实乃切中要害。这三大弊端,如同三根毒刺,深深扎入我朝政心。然革除之难,诚如登天啊!”
崔彦昭缓缓接过话头,语气沉重:“李公子或许不知,这三大弊端的革除,其难度犹如逆水行舟。
“先说‘宦官专权’。根源在于皇权衰微。近年来,圣上深居简出,朝政多倚重宦官。这些阉人趁机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其势力根深蒂固,难以撼动。欲革除此弊,非重振皇权、加强圣上的统治力度不可。然此举势必触动宦官的利益,引发激烈反抗,甚至掀起宫变。风险之大,难以估量。李公子当知,神策军乃是由宦官田令孜统领。
“再说‘藩镇割据’。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势力如雨后春笋,各自为政,不听朝廷号令。朝廷虽屡次出兵征讨,却每每损兵折将,无功而返。欲消除此弊,非加强中央军队的战斗力、分化瓦解藩镇联盟不可。此举需耗费大量财力、时间,且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反叛,天下大乱矣。
“最后,‘外族入侵’。我朝边境辽阔,与诸外族接壤。这些外族时常侵扰,掠夺财物,威胁我朝安宁。欲抵御外族入侵,必须加强边防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此举也需大量军费、人力,一旦引发战争,国家将遭受巨大的灾难。”
刘允章感慨道:“崔大人所言极是。这三大弊端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欲革除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深思熟虑、周密筹划方可。”
经过一番深切的商讨,三位大人面面相觑,一时束手无策。
李无妄却淡定从容,似乎早已胸有成竹。
萧仿见李无妄神色泰然,似乎对这三大弊端并不放在心上,心中疑惑,问道:“李公子,莫非你有治国良策?”
李无妄谦逊道:“不敢言良策,但学生略有一些浅见,愿与三位大人分享,或可抛砖引玉。”
他托起桌上的一杯香茗,轻抿一口,道:“关于宦官专权之弊,学生以为,须得朝中诸臣齐心协力,辅佐皇上,使其明了自身重任,重振朝纲,加强皇权。同时,可设立新机构,以分散宦官集团的权力。然,最为关键者,乃需组建一支忠诚可靠的禁卫军,守护宫廷,与宦官集团所掌握的神策军形成制衡。”
萧仿眉头紧锁,沉声道:“李公子所言虽为良策,然实际操作之难,犹如登天。皇上年幼,年仅十三,如何能明辨是非,理解朝政复杂?更何况,那田令孜深得皇上信任,以‘阿父’相称,在朝中势力庞大,我们若想通过此法削弱宦官集团,实是难上加难。”
刘允章愤怒难抑,猛地一拍桌子,怒道:“田令孜此贼,实在是可恶至极!他利用皇上年幼无知,肆意操控朝政,独揽大权。我等身为臣子,岂能坐视不理,任由其胡作非为?”
李无妄听后,神色依然平静,心中已有计策。
皇帝李儇虽然年幼,倘若朝中有智勇贤臣,齐心辅佐,僖宗欲除一小小宦官,又有何难?
他望向萧仿,道:“既然加强皇权的最大障碍是田令孜,何不直接将他‘革命’?各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三位大人皆惊愕不已,双目圆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