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的精锐部队,再加上十万的普通的士兵。
这种数量配置已经和清军认为的,于家军的正常的作战配比很接近了。
先由于家军的精锐部队突破,然后普通士兵从突破口一拥而上,扩大战果,最终把敌军的队伍一波带走。
如果我真的带领了1万名的于家军的士兵,然后在配置上10万名作战能力一般的普通士兵。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已经非常的恐惧了。
有了这10万名普通的士兵,这1万名的精锐就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押运粮草、看守营房、把守路口、追击溃兵,这些杂事都是这群杂兵干,精锐士兵别的不干,只管养精蓄锐。
作战的时候就像一把破甲锥,揪住一个点,一把就能破坏清军的防线,然后造成全线崩溃。
然后就是大军追击,搜刮溃军。
于家军的作战模式就是这样,他们作战的战果和精锐的数量关系不大,只要一两千的精锐,就能让上万的绿营官兵怀疑人生。
所以一千和五千的于家军,对清军绿营来说区别不大。
反而和这些杂兵的数量关系很大。
一般来讲,负责后勤的杂兵越多,这次于家军行动的胃口就越大。
清军都摸到规律了,于家军一般不会守城。
守城的活都是交给普通部队,他们只管攻城。
攻下的城池都是交给队伍当中的杂兵。
杂兵越多,他们能够守住的城池就越多,于家军的攻势就越猛。
如果这支部队没有带杂兵,那么这就不是来占地盘的,不是过来寻仇,就是过来示威,要不就是来抢劫的。
我在信里说的一万人直接就让康麻子给吓麻了。
这是有多大的胃口,看样子除了马鞍山之外,我还想把整个安徽都给占了。
特别是满清安排在这边的潜伏人员,想尽办法搞到了几件我们正在制作过程中的竹子铠甲。
当这种黑黄黑黄的全身铠甲,摆在康熙以及他的亲信大臣面前的时候。
这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们都哑巴了。
这些新制造出来的全新的铠甲。要比原来他们见过的,泡过水又干裂后的旧竹子铠甲好多了。
而且全套铠甲穿上之后,这名士兵的姿态明显就吓人了,整个士兵的体积都膨胀了。
稍微站的远一点,就一点感觉不出来,这是一件竹子制作的铠甲了。
而且这个铠甲的防护力,明显要比清军原来认为的好的多。
全新的没有变形的竹铠甲。能够顶的住50步以外的重型弓箭的攻击。
如果想射穿这个铠甲,要不把距离拉近,或者用昂贵的破甲箭。
当然他们拿到的是铠甲的一部分。
我非常狡猾的,把用毛竹片制作的快板鳞甲,放在广州制作。
因为这种毛竹快板制造工艺简单,需要人力比较少。
作战之前每人发一套竹快板和几根绳子,半个时辰就能够给自己加上一层防护。
这么一搞,康熙他们能够看到的,并不是作战时使用的全套铠甲。
虽然看着是一套,实际上缺少了挂的铠甲外面的快板甲片,还有斗笠下面的那个头盔。
清军就会对我军的铠甲的防护力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
至少让清军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我们的铠甲还是能够用弓箭破坏的。
而实际上,我们在战斗中,所有受伤的士兵,只有那些极少数是被弓箭射伤的。
真的是干了缺德事的,老天都看不过去的倒霉蛋,才会被弓箭从铠甲的接缝的地方射入,伤到肉体。
一般的伤员,基本是被火枪的子弹或者重物砸到产生的。
被弓箭射伤的人非常少。
因为我们除了在竹筐铠甲外面,加装了桐油高温处理过的黑色的毛竹片。
有作战任务的精锐士兵,在竹子甲里面还会穿一层皮甲。
而那些负责一线战斗的,有肉搏任务的重步兵,是在皮甲外面穿着铁甲,铁甲外面再加上竹片甲。
甚至还有要穿四层铠甲的。那是我们数量最稀少的骑兵。
因为他们只需要现在马上摆造型,不需要动作非常的灵活。
所以给他们专门制作的,能够套在铁甲外面的大号竹铠甲,再加装快板竹片甲。
这一层套一层之后,整个人体粗壮两圈,非常的吓唬人。
而那个技术含量最高的头盔,因为制造工艺相对来说复杂一点,技术含量高一些。
所以我就安排在广东制作,防止泄密。
需要的时候运到南京城,然后把斗笠扣在这个摩托车头盔的上面就行了。
有了这个头盔再加上双层的斗笠,除了近距离的火枪子弹,其它的真还轻易打不透。
我做的准备不光是这些。
最能刺激人神经的是我派出了将近1000名的训练教官。
我安排的这些教导官都是老兵,就做一件事情。
就是把JS省内的那些挑选出来的团练士兵,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必须能够齐步走。
而且随着这种黑色的竹子铠甲生产出来。
训练的有点样子的部队就及时的换装备了。
当1000名士兵穿上全身的黑色竹铠甲,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前进后退。
所有参与训练的郑王爷手下的军官都大惊失色。
还是这点人,只不过走路走齐了,左右脚分开了,再换上这些用做竹筐的方法制作出来的铠甲,气势完全就不同了。
等到南京那边向我汇报,差不多有五六万人基本合格。
能够组成一个严密的队形,推着几辆独轮,用独轮车上架着的大门板挡住身后的队伍。
不要觉得我设计出的这种战法非常简单。
推独轮车也是要技术的,不要觉得两块盾牌很大,就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
想要发挥独轮车上这两块儿盾牌的作用,就必须要和左右两侧的盾牌配合,形成一道严密的盾墙。
否则这些盾牌的防护作用就大幅度缩水,弓箭高手从不整齐的盾墙缝隙,把箭射到盾牌后面的人,不是小概率的事情。
实际上,在历史上盾车早就出现过。
而步兵作战的时候,第一排的士兵拿个大盾牌,这也是常规操作。
但是,无论是盾车还是盾牌兵。
要想发挥盾牌的作用,就必须形成一堵整齐的盾墙。
为什么我组织的历次作战当中,独轮车上的这两块大盾牌总是能欺负对面人扛的盾牌。
其实都是盾牌,只不过是大的欺负小的,装甲厚的欺负装甲薄的。
而且我进行的严格的队列训练。让我们的队伍可以非常整齐的排成一个方阵。
就算是第一排的这些推车的士兵。也会在行进的过程当中,把这些独轮车排的整整齐齐。
别看我们的盾牌是放在独轮车上的。
但是从整齐程度来看,要比那些清军士兵扛的盾牌还要更齐一些的。
这就是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才能有的水平,这个盾牌墙一整齐,对士兵的防护力就会倍增。
在步兵作战的时候。身上的铠甲是最后一层保护,前面的盾牌实际上是要承受的大部分的攻击。
盾牌能顶住远处的火枪子弹,甚至是小号的炮弹,能够扛得住长枪的刺杀,刀砍斧子剁也能承受上一段时间。
而铠甲也就是能防住远处的弓箭。
所以说古代军队,在冷兵器时代。盾牌的使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队伍的伤亡率。
各个朝代的兵法大家,对盾牌的使用都能写上好多的兵书。
我在使用盾牌的过程当中根本什么都不讲究,我对盾牌的要求就是两个字,厚大。
没有合适的专门的盾牌,那就直接拆门板。
所以两军队对垒的时候,敌人面对我们的盾墙是无计可施。
至少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能拿比一个人的身高还高的盾牌去打仗的。
人力携带的盾牌,必须考虑到尺寸和重量。
而我们的盾牌都是架在独轮车上,对尺寸和重量要求那就要宽松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