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花很多的钱,主要是炮弹钱和火药钱。
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浪费,当然也是为了省钱。
所以我选择把马鞍山围起来,先把他的后路给断了。
我们在长江边上进行的这两次的攻击,让康熙同学深刻的认识到在长江边上,如果没有一支水军,简直是坐等着挨打。
当然,满清也不是没有水军。他们在洞庭湖、鄱阳湖都训练了一支规模不算小的水军。
不过作战能力方面那肯定是差着档次。
虽说船只不少,人数也不少。但是和脱胎于海盗的明郑的水军相比较,还是算只弱鸡。
但是这次也没有办法了,必须得出动了,哪怕是只能干扰一下。
否则这支长江水军配合着于家军强大的攻城能力。
长江沿岸的城市都得被我们占领了。
当鄱阳湖的水军倾巢出动,我的战略讹诈终于是成功了。
鄱阳湖的水军没有了,我军就可以沿着赣江直接杀向洞庭湖,顺便把南昌城给拿下。
这个南昌城我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作战方案至少准备了十几个。
我让手下制定的作战方案,都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对鄱阳湖里满清水军的处置,没有一个让我能够满意放心的。
人家的作战能力是比较弱鸡,那是相对而言,但是和我们在赣江里打造出的水军比,他们就不弱鸡了。
我们在赣江里的水军才是弱鸡,我们安排的人都不弱,可是船不行,时间太短,没攒下几条大船,能坐50人的船就算是大的了。
如果想顺着赣江一路向下游进发,我们最多一次运送1000人。
如果靠这点人去突袭南昌城,成功的概率太低。
而且只要鄱阳湖里的满清水军派上几艘船,逆流而上,我们的这支小的可怜的水军就得报销。
我为了提高这只小船队的战斗力,连螺旋桨都提前推出了。
但是这种螺旋桨只能用人肉作为动力,只能驱动小船大船根本带不起来。
而且这个小船是只能坐两三个人的那种。
如果人多一些,船再大一点,它的速度还不如划桨船。
毕竟这个螺旋桨叶是手工制作的,太大了,搞不出来。
而且通过传动轴,也就是能有三五个人一块儿去给这个螺旋桨施加动力。
如果人太多了。这根传动轴就要非常的长,整体的效率会下降。
实在是没办法,最后我采用的方法是把船做小。
小到什么程度,大小和公园里玩儿的脚踏船差不多。结构也相差不大。可以算是双体船啦。
几根够粗的毛竹作为船体,这几根毛竹的中间留个空挡,来安装螺旋桨。
这艘船上只安排两个人。一个人负责蹬螺旋桨提供动力,另一个人拿着一杆火枪或者大号腹弩。
做出这种螺旋桨船之后,实验的时候我感觉这个玩意儿的威力有点太小了。
如果是同样的小船。哪怕是十几个人的那种划桨船。
我设计的双体小船还是能够占一定的优势的。
毕竟这个玩意儿跑起来速度还是挺快的。
如果是对付那些大船那就基本没用了。
感觉像是一只蚊子。就算是在人家的身体上时间的车也最多是出个小包出来。
思考了一番之后,我只能创造性的折腾出来一款人肉鱼雷。
这种鱼雷是我从二战的时候,小日本设计的一种反坦克武器上获得的灵感,四式反战车刺雷。
太平洋战争,日本发现自己面对美国的M3斯图亚特,和M4谢尔曼坦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步兵普遍只能使用炸药包和反坦克手榴弹处理美军的装甲车辆。为了提高日本陆军的反装甲能力,日本陆军列装了四式反战车刺雷。
以日军三式反坦克手雷为基础,增加装药量后,再加装上突刺装置和近两米长的木棒。
而且刺雷采用的是双“保险”装置:安全销是第一重保险。拔掉它后用刺雷上的支腿撞击坦克时,就会切断第二重“保险”。
一个横贯套管和手柄间的保险丝,然后就会击发弹体内的雷管而引爆。
这种武器实际上非常简易,由一个1.5米长的竹竿和直径9厘米,锥型炸弹组成,在弹头的前部有三个刺钉。
这个刺并不是要让士兵真的刺穿美国的战车,而是要让炸药和车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让空心战斗部引爆后炸毁坦克。
这种“反坦克竹竿’威力还挺大,该武器一共重约6.5千克,其中约3千克为炸药。
在实验中刺突爆雷以垂直的角度击中的情况下能够贯穿150毫米厚的钢板,以60度的角度时能够击穿100毫米的钢板完全能够摧毁美国、苏联的各种坦克的正面和侧面装甲。
其实就是简陋的自杀式爆破装置,简称“长杆炸药包”或“反坦克长矛”
不过要使用这种要使用这种武器,首先要拔掉安全销,然后像端着刺刀一样像敌人的装甲冲锋。
很难想象面对坦克和步兵的支援火力的枪林弹雨,怎么样才能把这个竹竿捅到坦克的身上,并且该武器得爆炸范围有3米,但是攻击距离却只有2米左右,也就是说攻击者几乎没有可能生还。
设计初衷虽然并不是让日军用于“自杀”,而是作为投掷武器来使用。
但是,日军士兵像投标枪那样投射时,却发现这操作简直是“天方夜谭”:刺雷重达5.3公斤,要投到十多米外就极其困难,而且还要投准坦克要害,根本办不到。
于是,经常出现日军士兵“视死如归”地扛着四式刺雷,向坦克发起“玉碎冲锋”。唯一能为日军士兵提供些许心理安慰的,可能就是那根长度近两米的木棍了。
他们或许认为在引爆一瞬间,可以及时后退卧倒并侥幸生还。但是,这只不过是他们的“美好幻想”罢了。
四式刺雷并非定向爆破武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会横扫周围十几米范围,他们基本上是难逃一死。
在战场上,实际使用情况更让人叹为观止,日军一般都提前隐蔽在掩体中,等到美军的坦克经过时,突然跃起,用“反坦克长矛”顶住美军坦克侧面或底板引爆。
往往没有炸毁掉美军坦克,反倒自己被炸成肉泥,尸体都是“缺胳膊少腿”的。
这种刺雷的原理可以用在我的鱼雷上。
我用了一个触发装置点火装置,和四五斤的火药结合在一起,然后用猪的膀胱包裹在一起。
为啥装药的数量不统一,因为猪的膀胱的大小不统一,大猪的膀胱可以多装药,小猪的只能少装点。
技术含量最高的是那个机械点火装置,其它的就照搬小日本的长杆炸药包。
但是我可不会让我的士兵搞玉碎进攻,为了安全,炸药包后面的竹竿得有十多米。
这个武器是放在小船上去偷袭大船用的,而且这个猪尿泡炸弹是放在水里,虽然炸药的数量并不大,但是如果这个炸弹贴在船体上爆炸,就很可能把船体炸个大洞。
因为水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水只有在极大压力才可以压缩),这意味着冲击波在水中传播的话,基本不会因此而失去能量。
爆炸时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迅速膨胀,当膨胀到,球内气压等于周围的水压(静压)时,气体球并不会停止膨胀。
因为它有惯性,直到过度膨胀后,周围的水压才会再次将其压回“原形”,当气体球被压缩到最小时,球内的气压再次达到另一个巅峰,接下来,它还会继续膨胀。
像这种爆炸气体在水下膨胀-压缩-膨胀的现象叫做气泡脉动。
我设想的作战模式,是用这种螺旋桨小船快速接近敌人,而且这个小船的船头绑上这种长杆猪尿泡炸弹。
十多米的长竹竿,再加上船体本身的长度,就得有三十多米长,因为小艇的船身也是粗毛竹。
这样一来,炸弹和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就超过30米了。
炸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破对士兵的影响就比较小了。
实验了几次,发现效果还行,就是这个引爆装置的可靠性差点,经常性的不能点火爆炸,但威力还是令人满意的。
而且基本上不会把我们的操作人员炸伤,被溅上一身水那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时候也会把我们的双体小船炸散架了。
后来这个撞击点火装置改进了一下,又增加了一个拉线点火装置,由人来控制,可以在撞击点火失败了以后再用人工点火。
至少保证这个炸药包能爆炸,不会浪费了我的火药。
不过我制造的100多艘能够当人肉鱼雷用的小船并没有投入实战,
因为我知道,实验的时候的效果很难说在实战当中就能体现出。
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可以选择非常合适的角度去撞击实验船只。
但是作战的时候的人可不会让你轻轻松松的就靠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