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被我免除死罪,还给工资,而且不用干危险的制作硝酸甘油的工作了。
他们负责培训新安排运过来的死囚,进行硝酸甘油的制作和使用。
在多次的进行爆破之后,他们还总结出来了一定的定向爆破的技术。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只消耗了十几个死囚,就炸出来一条人工运河。
因为炸的水平比较高,河道已经比较干净了,只雇了2000多名当地人负责清理河道。
当从印度洋过来的船队进入大咸湖,在湖边开始卸货,地中海地区的商人们就像苍蝇闻到臭肉一样的拥挤了过来。
没过几个月时间,奥匈帝国的官员们就感觉出来不一样了。
地中海地区的大量商船往埃及尼罗河口附近聚集。
大量的亚洲商品进入地中海。
奥匈帝国啥事不干,只收过路费就收的手软。
顺便,埃及当地的商人也美美的赚钱了。
从大咸湖到尼罗河入海口,运货的马车驴车,骆驼车络绎不绝。
连摆摊卖小吃的商贩都赚美了。
近代早期,“南海”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不是中国人自己开创的,而是欧洲“大航海”造成的。古代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是东西方贸易——“丝绸之路”的东端货源地。
15、16世纪,“大航海”成功之后,欧洲寻求的贸易对象实际上还是指向“中国”,以陆路贸易为主的“丝绸之路”变成了海上的“新航路”。
贸易中心也由中世纪的“中东”变成了近代早期的中国“南海”。
1470年前后,英国的人均财富是1300年的两倍,从0.78英镑增加到了1.53英镑。但是,在民族国家形成之际,各国都需要迅速提高自己的国力,因此,重商主义成为各国的指导思想。
“大航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所谓“重商”,就是“重视商业”,通过扩大对外销售,引进更多的金属货币。此前,欧洲传统的国际市场是“丝绸之路”联结的“中东”。
可是,自1453年奥斯曼帝国消灭小亚细亚的拜占庭帝国以后,伊斯兰教取代了基督教,因宗教信仰不同,中东由贸易上的“伙伴”变成了“异己分子”,欧洲需要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大航海”的目的就是绕过地中海和奥斯曼帝国,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海上通道。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不像几百年前那么强势了。
大航海时代,让欧洲发现了美洲大陆。
而且绕过了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
而奥斯曼帝国没有抢到新大陆上的殖民地,中东这个链接东西方的贸易中心也逐渐衰落。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得益于其位于东西方陆地贸易咽喉的地理位置。
贸易获得的巨额财富,支持着它的强大,但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开始,东西方陆地贸易逐渐衰落。
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与新航路带来的贸易利润基本绝缘-------土耳其的海军主力地中海舰队,必须击败老对手威尼斯,西班牙等国的舰队,才能进入大西洋,而勒班陀海战之后,这个目标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原来僻处欧陆一角的英西葡国不可避免的强大起来,同样的,也让原来居于贸易中心的土耳其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
当奥斯曼帝国进入科普律鲁时期(1656-1703年),在这段时期,帝国由科普律鲁家族的成员出任大维齐尔。
1656年9月15日,时年80岁的科普律鲁·穆罕默德·帕夏得到杜亨·哈提婕保证帝国后宫不会干预他处理政务。
科普律鲁·穆罕默德·帕夏是一位激进的保守执法者,他恢复了中央权力及帝国的军力,其子及继承人科普律鲁·法奇尔·艾哈迈德奉行其父的路线。
临终前的穆罕默德·科普鲁律留给时年20岁穆罕默德四世苏丹四条行事原则:永远不要听信女人的建议;永远不要让某个臣下太过富有;永远保持国库充盈;永远骑在马背上,不能让军队无所事事!
科普律鲁家族重振军威的成果可见于重夺特兰西瓦尼亚、1669年征服克里特及1676年扩张至乌克兰南部,占领科丁、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及波多利亚地区。
1683的维也纳之战,1683年5月,奥斯曼帝国刚得到重振的军事力量再遭到毁灭,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再次举兵进攻维也纳,土耳其军被波兰国王约翰三世领导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国及波兰联军击败,围攻期间丧生约2万人。
这段时间,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帕夏们坐镇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权威也常常受到地方官僚的挑战。
帕夏(Pasha):伊斯兰教国家高级官吏称谓。又译“巴夏“、“帕沙“。通常是总督、将军及高官。帕夏是敬语,相当于英国的“勋爵“,是埃及前共和时期地位最高的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