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蜜自然不知他心中的隐情,听着旺旺的话,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小王爽来。那时还在初中阶段,王爽也是个大咧咧不拘小节的男儿。初中住校第一年的暑假,他什么随身的衣物,包括学习用品,都带回了家,唯独铺上的竹席,留在了寝室床上。在他心中,因为竹席有个孔,席边都有点烂了,当然用还能对唬。反正也就五六十天闲着,再说竹席脏了洗也简单,随便用水一冲,抖抖,晾一会也就干了,没有必要拿来拿去。哪晓得暑假一走,老师都回家去了,教舍人去楼空。后勤将学校大门的钥匙,交给了就近的员工一人手中。那员工更是随意惯了,认为校舍有围墙,大门在街面,学校又沒有什么可盗的?除此教室,宿舍又沒有哪个背得动,偷得走,自然有所松懈。当初他每天还来打开校门看一遍,但凡几天始终如一而沒有什么变动。日子稍长,他便产生了马放南山,刀兵归库的麻痹思想。更有甚者,在去乡下帮亲戚挞谷子途中,摔伤了腿,卧床一躺就是半个月。直到九月开学到校,整理铺时王爽才发现,自己那卷筒一样搁床上的竹席早已发黑。竹篾间长着丝丝黑毛,手指一凿一个窟窿,根本不可再用。原来突然间夜晚的一场暴风雨,吹损了寝室的门窗,瞬间暴风雨淋透了整个寝室,区区一卷竹席岂能幸免。打湿了又无人动,晒晾,久而久之不生霉,腐烂才怪呢!不防一万,只防万一。从此学校规定:但凡寒暑假,学生必须收走自备的铺呈衣物,笔墨课本!回忆到此李蜜开口回道:“咋不带回家呢?搁那里等于丢了!“
陆德旺随即一笑,故意说道:“那你帮我代劳,就搁你家行么?“
“没问题!我那东西上午妈妈就背走了!“李蜜捏着席筒,随手往肩上一扛,说道:“你走了,我也走,还是家里凉爽!“
下午近五点钟,陆德旺走上了陆家湾的上湾口,这是他熟习的路。垭口的几棵树荫下,还有几个路过的人,正在纳凉。这是从区上到以下两个公社的石板大路,缓坡有好几公里田坎地边,直到垭口,往右反背去了陆家湾。微坡向前再朝下,直接去了前边两个公社。这垭口名不见经传的几颗树,反而成了上下过客的歇脚点。不论春夏秋冬,只要不是下雨天,总见这几颗树下不缺人,而且是走了一伐又一伐,直到天黑。人不知是何时养成的怪习惯?见了凉水就发渴,见了荫凉处就冒汗,见了车就腿发软,当然这是后话。树荫下,见他背着被盖书本,一位上年纪的老头望了一眼,扭头偏向了坐在树荫下的妇女,情不自禁地说道:“咋又放假了喂?到不觉得,这日子过得真快呀!“
那妇女眯了他一眼,漫不轻心地回道:“你怕硬是老龙(聋)背了,日子都不记得了?转眼都七月了!农历是啥日子?都六月二十了,还快?你看那稻田里的秧苗,都抽穗扬花了!“那老头听罢,只咧了一下嘴,并没吭声,算是打哑气了。
陆德旺并沒理会他俩的闲聊,也沒找块石块坐下,他站到树荫下,背着的被盖随背抵在一颗矮小桐籽树的树叉间,喘了口气。只觉背上微微一阵轻松,心中一阵凉爽,耸耸肩才转向了回家的路。歇口气,念着家,自然加快了脚步。走了一会,凭感觉身后有踏踏的脚步声走近。他机警地转过身,瞥见几个手提鸳箕的妇女,正在他身后。不用说也晓得,这是本队的妇女在采摘绿豆角。只见他们每人提着满满的一鸳箕绿豆角,那绿豆角漆黑,算是熟透了,在太阳光下,提着的鸳箕里也不时有“啪“的一声,绿豆角崩裂绿豆跳出来的响声。走在前面的当然是“长嘴猪“王二嫂,她穿着的良短袖衬杉,头顶着一块拧干了水的花手绢,满脸通红,走几步还顺手擦一下额头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