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当孤独炙烤过精神,洗涤了灵魂,他则成长了不少。
只是,阿木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白天在学校里,他还跟着大家,或看着堂哥与白祥打闹玩耍。
晚上回家后,他则变得安静起来,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带他疯玩了。
世界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圆,世界上的人与事,也总会以圆环的形式结束与开始。
初识与分别,熟悉和陌生,往往会以交换的形式发生,让人永远循环其中,痛并快乐着。
阿木新的快乐是从苦恼开始的,而这份儿苦恼却与阿茂没有一点儿关系。
不大的乡村小学,班里的同学虽然不少,可学习好的,并且与阿木关系不差的,几乎没几个。
之所以提到学习的好坏,终究要怪罪于时代的落后,以及环境的恶劣。
九十年代末的西北农村,学校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教学的质量自然不可描述。
就拿阿木来说,每天上学都得徒步二十几里的公路。
这还是因为他家住在路边,路势平坦,不用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而那些家住山巅深沟里的学生,每天的路途定要比他复杂数倍。
不过,路虽然千差万别,目标却都一致,就同所有人的吃食一样,总是出奇的相似。
大家总是一天只吃一顿晚饭。
从来没有早餐,也没有午饭,永远只有一个比脸还大几分的实心馒头。
至于零食,饮料,玩具等等,那是绝无仅有的。
就连水和水杯都没有,有的只是校园一角,一口方方正正的山泉水池。
水池有盖,盖下一方口,泉水从山涧接来,汩汩而涌,不曾断熄。
同学们喝水的方式也独特,只需侧身扶着水池盖,将嘴靠近池口。
那么,源源不断的清泉,便会自动流入口中,以解春夏秋冬之渴。
这种的校园生活,不知从何时开始,也没人知道将来会以何种方式消失。
反正对于阿木,以及他们的同学来说,一切都是永恒,似乎从来有之,亦无可变革。
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在如此难以考量学习质量的时代之中,绝大多数家长让小孩上学,仅是为了扫盲。
至于学习的好坏,作业的情况,家里却是无法顾及的。
故而,绝大多数的学生,也将上学当成了务农的一种工作。
每天不给家里添乱,便已是最大的努力了。
但学校想的与家长不同,老师也都想教书育人,培养人才。
所以,学作业和交作业,便像大山一般,沉甸甸地出现在每个学生面前。
如此,新的问题每天都在上演。
新的作业任务,新的难题,还有新的知识点,一切看似十分崭新。
可是,不会,不懂,不明白,以及不愿意,并且犯懒,将会一起阻击大部分同学。
直到一一狙击得手,班里便会形成几个,以好学生为阵营的小团体。
这些小团体的形成,主要看关系的远近,几乎都一些要好的同学组成。
至于它存在的意义,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方便抄作业,完任务。
之前提过,尔雪是班级的好学生,她自然会是这些小团体的中心人物。
而阿木则不是,他和堂哥阿茂,以及白祥三人,都属于不会不懂的那类人。
他们三虽然在同一个团体,但都是团体的底层,皆是等着求着抄别人作业的那些人。
当然,求人办事,必定会受尽白眼,看尽眼色。
不过,他们这个小团体,最后却因为一个人而解散。
甚至因为这个人的出现,也改变了阿木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