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不知该如何阅读脑海中的这本书籍,白寅辰只好在心中想着:书老爷,书老爷,打开给我看看呗。
随即意随心动,瞬间经书放大,镜头拉进,哎呦!果真神奇,不愧是神仙手段。
经书封面上面写着《太清经》三个字,朴实无华的外表,朴实简单的名字。
旁白:如此朴实,甚是符合老子的清静无为原则。
白寅辰不知道的是,这本经书表面上是记载功法的书籍,其实还是一件老子亲手炼制的消耗型防护灵宝。
此书共十二页,每页都可化作一层太极乾坤护罩,可挡某级别的强者的全力一击,一旦使用即使未达到承受攻击上限,一炷香后也会自动消散,至于什么级别的强者?老子亲手炼制的灵宝,你猜就是了。
书内有老子留下的禁制,在白寅辰遇到第一次生死危机时,该灵宝会自动护主,并告诉他这本经书的真实用途。
这件防护型的法宝,肯定是白寅辰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一次主动护主时的作用最大,定是救了他一命,之后便看其如何使用了。
老子穷尽算计,当然多少会给自己的传人留一点保命手段,但却又不会提前告诉他,否则缺少心智上的磨练,岂不是不美了。
之所以留下这般防护法宝,是担心白寅辰遇见一对多的情况时,金刚琢作为攻击性法宝,一旦离体攻击可能无法有效护住他的安全。
打开经书,只见书中第一页前半部分写着: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完了,完了,文言文,作为理工男,虽然大概看懂不是问题,但总归是扎心啊,当年语文课上翻译文言文都是翻译一句去瞅瞅标准答案,错了就改,功法后面可没有标准答案啊,这要是一个翻译错了,岂不是要练得走火入魔?哎,先看看再说吧。
开篇就说的玄之又玄,讲的是道为何,以及如何静心养神的方法,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心境清明、渐入真道。这前文看起来就很高大上。
\b《太清经》修炼起来共十二层,前三层对应炼精化气境界、紧接着三层对应炼气化神、七到九层对应炼神还虚、最后三层对应炼虚合道,修习完每三层可习得一招神通法术,看着每三层后面的那一页空白,白寅辰明白了,这是防着自己能力不够时偷学呢,不由嘴角一笑,嘿,这未见过面的师尊还挺了解自己。
至于你说飞升成仙之后的功法咋没有?不知道友可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教会徒弟,额呸,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都跟着师傅学,能有什么出息?最多也就跟师傅一个水平。
稍后得知老师身份后的某某辰:能跟老师一个水平,不,比老师的水平低一点,我就满足了。
按照道教的精化气境界、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修道境界划分如下:
第一阶段炼精化气:炼气、筑基、金丹;
第二阶段炼气化神:元婴、出窍;
第三阶段炼神还虚:分神、练虚;
第四阶段炼虚合道:合道、大乘。
大乘圆满之后,便可渡那成仙劫,飞升而去。至于渡不过?不知道道友可听说过,魂飞魄散四个字?
言归正传,再说这经书内容虽是文言文,但看了正文第一层的功法后,白寅辰就不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