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溯源开始,各种线索总会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引导着我,走向一个神秘的未知时空。而修觉山也是如此,如果早几年出现,一定会被我忽略,因为信息能量不匹配。
上世纪末开始,蓉城附近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发掘,人们渐渐摹画出古蜀文明的轮廓和脉络。龙马古城、三星堆、龙垭遗址、金沙、鱼凫、高山等等一一呈现于世;而在地理格局上鸟瞰这些遗址,皆以一座名为“修觉山”的文化名山为中心,成放射状排列。
为了验证推导,于是,我对当地的一个朋友发出了邀请,一起去现在的修觉山看看。
从蓉城出发,大概两个多小时,我们按图索骥来到了如今的修觉山下。抬头看去,一个小山包堆在眼前,像丘陵一般,除开半山腰上石刻的“修觉山”三个字,真的无法跟上古神山有一点联系。
按照地址,我们选择了西面的上山道。人为修建的石阶有点塌斜,地上的痕迹稀少,应该是鲜有人至。台阶上去没一会,就看见一间砖房,门开着,里面凌乱的摆放着厨具和蔬菜,但没有人。
从房屋旁一个转弯,我们继续登阶而上,两边的杂草也越来越高,入目之处,一片荒凉。没多久,我们就来到一块空旷的平台,四周的荒草有两三米高,而通往上面的唯一一条石阶路,被堆积的沙石占满。
一阵风吹来,沙沙声入耳,虽是初春,但感觉格外阴冷。
我们翻过沙石堆,来到第二层平台。这层比第一阶小一圈,周围有一些建筑散落,但基本都荒废了,不是大门落锁,就是蜘蛛网挂起。二层平台而同样的位置,有着一样的阶梯。
沿阶而上,第三平台从入口处开始,就被各种植物覆盖着,除了几人高的荒草,还有零星散落的矮树,树上缠绕的藤条垂落而下,看似生机勃勃,实则一片死气。
人界的生机,灵界的死气。
突然,不远处的荒草开始发出连续的沙沙声,像呐喊的人,拼命摇曳舞动着全身;又像有什么东西,从中穿行,仿佛下一秒就会扑面而来。
在嗅出死气的时候,我心中便警铃大作,把腕上的法器,紧握到了手心;另一手结印,准备随时迎接搏斗。而这时,旁边的同伴像发疯一般,跨步冲进几人高的荒草从中,一晃就不见了人影。
我一惊,紧跟着追了上去,穿过草丛,没见同伴,却看见了那个老头。
没错,正是那个在文殊禅院遇见的老头。
他咧开嘴笑了下,问到:“你是在找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