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切准备就绪,装窑的关键时刻到来了。苏墨开始将准备好的陶瓷坯体和制品装入窑车。
在装车之前,苏墨仔细检查每一件坯体。他的目光细致地扫过每一个细节,确保没有裂纹、气泡或其他瑕疵。任何有缺陷的坯体都会被挑出来,只有完美的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苏墨用坯体夹把坯体被小心翼翼地从存放区搬运至窑车。
“装车是一个讲究策略的过程。”苏墨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一边放置坯体一边说到。“其中会考虑到烧成过程中的收缩率和热量分布,合理利用窑车空间,避免坯体之间相互压迫或粘连。”
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坯体的移位,苏墨会使用耐高温的垫片或支撑棒将坯体间隔开来,并确保它们稳定地放置在窑车上。
在每一层坯体放置好后,苏墨都会在窑车的侧面做上标记,记录下坯体的种类、数量以及摆放的位置。这样便于烧制时监控和取出。
在所有坯体都装载完毕后,苏墨进行最后的检查。他绕着窑车走一圈,确认每一件坯体都放置得当,没有安全隐患。
确认无误后,苏墨将装满坯体的窑车缓缓推入窑炉内。直到窑车完全进入窑炉,并且位置正确。
苏墨缓缓关闭窑炉的厚重窑门,将其密封。他又开始检查窑门的密封性,确保在烧制过程中不会有热量泄漏。
装窑完成后,苏墨根据烧制计划设置好窑炉的温度和气氛控制系统。他会根据不同的陶瓷制品调整不同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烧制效果。
最后,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离开窑炉附近,苏墨启动了烧制程序。随着窑炉渐渐升温,他和众人退到安全区域,等待烧制完成的时刻。
“终于完成了,以上就是龙泉青瓷的所有烧制过程。”苏墨活动了一下说道。
“碧波流转龙泉瓷,千年古韵藏翠烟。”撒贝林说到“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道道繁琐的工序,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代代苏墨的智慧,或许这就是我们传承非遗的意义吧。”
“对”
……
龙泉青瓷的烧制转瞬即逝。
当窑火缓缓退去,炽热的气息逐渐散尽,苏墨的陶瓷作品在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烧成后,静静躺在厚重的窑砖之中。此时,窑室内充满了期待和神秘。苏墨穿戴好防护用的厚重手套和面罩,准备进行开窑作业。
苏墨细心地移开窑门上的封泥,一股热气伴随着独特的陶土香混合着釉料的微妙气息扑鼻而来。随着窑门的缓缓打开,光线透进了昏暗的空间,映照出一排排整齐码放的陶瓷器皿,它们在火光的照耀下仿佛获得了生命,散发出沉静而温暖的光泽。
苏墨的眼中闪烁着专注与审视,他逐一检查每一件作品。在高温下,泥土和釉色已经熔合成一种坚硬的物质,呈现出各种丰富的颜色和质感。有的如玉石般温润细腻,有的像镜面一样光滑透亮,还有的则故意保留了粗犷的手作痕迹。
这个过程中,苏墨会发现有些作品出现了意外的开裂或变形,这是烧成过程中难以完全控制的一环。但也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变化,给予了陶瓷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对于那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作品,苏墨会毫不留情地进行筛选。他拿起那些有瑕疵的陶瓷,走到专门的处理区,心中默念着对手艺的尊重与对材质的感恩,然后用力将它们摔碎。碎片散落一地,既是对未达标作品的一种告别,也是对成功作品的一种庆祝。
满意的作品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放在木架上缓慢冷却。那些成功的作品,不仅承载了苏墨深厚的技艺,也蕴含了时间的积淀和自然的恩赐。
冷却过程同样重要,因为过快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作品出现裂纹或者破损。苏墨会监控这一过程,确保每件作品都能完好无损地度过这最后的关键阶段。
待到陶瓷彻底冷却,表面的光泽稳定下来,龙泉青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从泥土到精美陶瓷的全部转变过程。
刚出窑的龙泉青瓷,宛如一片清澈的湖水,散发着淡淡的青色光泽。它们的表面,经过高温烧制后的釉色,如同山间的翠竹,清新而自然。这种青色,既不是深沉的墨绿,也不是明亮的草绿,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颜色,既有深度,又有亮度,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瓷器的表面,光滑如镜,反射出光芒。这种光滑,不是冷硬的,而是温润的,仿佛是玉石一般的感觉。
“好了,咱们该去吃中午饭了,下午去收拾收拾咱们的小院,从明天开始我就带你们一步步感受龙泉青瓷。”苏墨将最后一件瓷器放到架子上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