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架空出一个乌托邦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可以提前探知胎儿的智力活动,从而征求胎儿是否选择出生的意愿;
胎儿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生存难易程度作出预判,自由选择是否出生,父母只能同意,否则将以强制出生罪处以刑罚。
“听起来很有趣,是很值得深挖的点子啊,林野你是怎么想到的,随便一想就能想出这么厉害的点子!”齐筠玉惊讶的看着林野。
作为和林野朝夕相处的女朋友,她对自己男朋友的才华自认为是比外界更了解,但是此刻她发觉自己好像根本没有真正了解过他的才华有多离谱,信手拈来绝妙的题材。
给他随便一个话题,他就能想出一个有趣又深刻的点子。
而此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女朋友在脑补,正给自己哐哐上滤镜的林野此刻转过头接着说道:
“如果按照我刚刚设定的这个背景,你想怎么写呢?”
李琴峰的原著是描写一对夫妇,彩华和佳织起初是这一规定的坚定支持者,彩华相信自己因为主动选择了出生而有动力翻越生活中的坎坷,而佳织始终认为父母不顾自己的意愿就将她生下来是种失职。
小说的戏剧冲突就在于,彩华和佳织的胎儿不愿意选择出生,原本对出生同意制度深信不疑的彩华此时产生了动摇,或许以往笃信的“真理”未必那么坚实。
这是原著的写法,林野觉得李琴峰设计了一个十分巧妙的点子,但遗憾的是,却没有落地为一部足够厚重和宏大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张力达到高峰的时候,之后的情节很快就泄了力,没有做出足够精彩且令人信服的处理,而是以主人公的妥协收尾,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这个作品最吸引人的设计林野已经给出来了,他想看看如果是齐筠玉的话,她会怎么来写这个故事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想采用双线叙事,设计一对备孕成功的夫妇,夫妇两人都是坚定的‘出生意愿确认制度’的认同者,一条线是他们怀孕后通过这项制度发现自己胎儿并不愿意出生,继而改变立场,偷偷生下孩子。”
“嗯,那另一条线呢?”
第一条线的设计和李琴峰的原著如出一辙,林野没说什么,这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叙事方向。
“另一条线,我打算采用倒序,视角转向那个被强行生下的婴儿,从他中年遭遇困境后开始倒序回幼儿。”
“嗯?怎么想到这种双线顺序倒序的方式的?很厉害啊,特别是第二条线,很精彩的设计。”林野赞叹道,确实,采用双线叙事,就有两个视角,这是很现实主义的写法思路,还原。还原真正的现实,而不是某一方的视角。
人的记忆是有偏差的,每个人都会从记忆中抽取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叙述整个事件,不夸张的说,没有比自身记忆更欺骗自己的存在。
而这时候引入完全不同视角的叙述,就会成为作家们试图还原现实的方式。
“很简单啊,因为我也听够了那些大人的故事,他们的遭遇,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委屈,我听得太多了。但是,那个故事中的另一个主角,那个小孩,即使说了什么,也是大人刻板印象下的叙述。
我想跟我表弟接触,我想听听,他们的视角,他们眼里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当然啦,我也不会被他影响偏向,我想要的是一个虚构的真实故事,不是带有先天立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