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自大周建国以来,虽然国内战乱不断,但并未发生过大的战事,这让文臣一下子就成了朝廷的中流砥柱,挑剔起武将来更是咄咄逼人。尤其是他们这些边疆武将,更是他们针对的目标。
而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拿他们在地方上的执政说事,不管是弹劾他们昏庸无能,还是拥兵自重,其最终目标就是将之引申到他们在地方上的权势,以达到削弱他们手中权力的地步。
而这些文臣最想做的就是将这些看不顺眼、又不懂礼仪尊卑不尊重的武将都给撤换掉,然后换上听话的自己人,最好还是自己的门生故旧。那么,他们就更能掌握朝政了。
而要算起朝中的勾心斗角,武将当然会不是文臣的对手,以至于,现在整个朝廷完全是文臣们的天下。
而这些文臣,大都是读书上的能手,谈古论金都说得头头是道,即便谈论起带兵打仗上,他们都能口若悬河地滔滔不绝老半天。
只有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才能听出他们所说的话完全是纸上谈兵,根本就禁不起推敲。
正因为这些人都从未上过战场,没见过杀人如屠狗的血腥场面,根本就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性,一个个只会闭门造车,更是养成了好高骛远唯我独尊的性格。
这样的人,就更谈不上对将士们的辛苦感同身受了。
若让这些人一直把持朝政,不难想象他们会如何对待那些从战场上下来的大头兵,会有怎样的结果。
长此以往,若有敌国突然来袭,边疆又会是怎样的局面。朝廷诸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吗?而到那时,他们这些守边将士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而这当然不是王开复愿意看到的事情。
这让他的内心具有很强的紧迫感,总觉得若再不想办法另辟蹊径,早晚有一天,要被这些文臣给算计了,那么未雨绸缪就势在必行了。
而王开复从来都明白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历来,兵权都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在最危难时,他们会用权力和爵位来奖赏守边将领,而当危难过后,他们又会担心这些将领们会拥兵自重。
王开复当然当然知道,自己的兵权越大,盯住自己的人越多,而朝廷的猜忌也就会越重。这就是像是一个死循环一样,周而复始。
更知道,若一个地方完全没有匪患,还没有外敌的情况下,自己这个将军还有用武之地吗?一个没了用处的将军,他的下场会是怎样的呢?
单看那些历朝历代的那些开国将领的结局就知道了,自己必定会落到一个被人吞噬的境地!
而最近传过来的朝廷邸报中不难看出,朝中的那些老大人们对姬氏一族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幸亏游相比较中立,才勉强压制住了众朝臣的抵制,控制住了朝中动向,但这始终将是一个隐患。
而这,恰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作为一个武将,他当然清楚文官们是如何给他们在皇帝面前上眼药的。
兔死狐悲,姬氏一族的现在,何尝不是自己的以后呢?即便自己能够携军工逃过他们的刁难,但自己的后代呢?若不再想办法增强自己在暗中的实力,早晚有一天,早已也会走上姬氏一族的老路,或者被他们更甚。
想要让西川军都听从自己的调遣,没有几个铁杆心腹,为自己在暗中干些脏活,捞些钱财,自己有可能很快就被别人给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