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翻看着一本本公文,看着上面记载的日期,发现最快的也是两天前的。
除了必要的逐级上报之外,再除掉因为道路问题和地处偏远所致的消息迟钝,那么那些二十天前和三十天前的公文是怎么回事?
十天前的公文还再赵佶的接受范围之内,但是十几二十几天甚至三十天前才传上来的公文就无法让他释怀了。
如何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先进行全国性的道路建设。
利用农闲时期,出钱招募当地百姓参与道路建设。至于所需资金,朝廷拨一部分,当地官府集资一部分,再和当地商人纳捐一部分,若是不同意,就不让其上路。。。
然后沿途设置驿站。
驿站储备马匹,提供食宿。采取接力模式,定时传送公文。各驿站做好相关记录即可。
驿站还可以布置成民用和国用两种。代为传递家书,信件,或者给商人提供食宿,可以适当收取一定费用。能挣一点是一点嘛。
交通发达和快速传递,至少可以提高两到三天的时间。
若是紧急公文,还可以换人不换马,或传送到指定地点后再换人传递,也可以提高传递速度。
还可以于各路设置‘鸽舍’。不过信鸽太容易半路失踪了。或被飞禽和人类捕食,劫杀,从而泄露机密,遗失信件。。。不确定因素太多。派出信鸽的同时,必须派出信使传递。双管齐下,避免消息闭塞。
普通公文十五至二十天内送到即可,重要公文必须十日内送到。
每快一天,就能少死几百或几千,甚至几万,几十万人。
因为来自后世,赵佶清楚的知道灾区和缺粮的地区多么的恐怖。
再看看这些公文里写的那些关于冻饿而死的百姓,赵佶第一次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有多么重。他必须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至少让这个国家不会再有人饿死或者冻死。
他在心里默默的立下了这个信念!
治大国如烹小鲜。目前的他不该白日做梦,胡思乱想,而是应该积极的和向太后配合,先抓权,然后再变法,直到改变大宋。
一番写写画画之后,赵佶起身活动活动身体,然后问夏荷到了什么时辰。夏荷回答说到午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