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乡亲们,你们应该都听说了,我陶家把酒楼改成了自助餐。所以呢,这自助餐啊,就缺大量的酒!官府的文书呢,我已经弄到了。”说到这里,陶振明开始奸笑了起来:“说到酒呢,这酿酒就需要粮食,如今这市面上的粮价,大概在七文钱一斤。我在这个价格上多加一文,八文钱一斤收购!若是你们能按这个价把自己手头上多余粮食卖给我,那我每户每年送十斤一坛的浑酒!”
要知道,佃户帮地主种田,一般收成分成的分配方式是:“麦二八,秋三七,上?的柴火十抽一”。即麦子按二八分成:佃户得百分之二十,地主得百分之八十。秋季按实际粮食收获量的三七分成,佃户得百分之三十,地主得百分之七十。上?的柴火主要是指高粱杆、芝麻杆等,佃户只分十分之一。而其它如豆杆、花柴等细杂柴火,全部归佃户所有。
也就是说,佃农实际所得,不超过30%,刚刚够温饱。碰到收成不好的时候,连温饱都不够。
大明异朝没有化肥、农药,没有良种,粮食产量很低。像苏州这里一般的土地亩产量,总共也不超过四百斤。一些佃户,一年到头也是吃的糙米,只有麦天和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顿白馍。
而且别以为你租了地主的地,只要缴地租就可以了,这是你交给地主老爷的,大明官府还有赋税呢!譬如大明丝绢税案之中,摊派给南直隶江浙一带用来抗击倭寇的人丁丝绢税,以及其他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种正常不正常的税收,也是你的,不是地主老爷出。
这样算下来,但农一年辛苦所得能有几何?
河南当时有个葛农村,村里有个民谣顺口溜唱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吃的是窝窝,喝的是糊涂。一年忙到头,不够交地租。”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地主阶级早就把地能产多少粮食算的清清楚楚,只有把佃户控制在温饱线附近,这些佃户才能死心塌地一辈子给地主种田!
如果宽松一些,多给些粮食,这些佃户便会自己存着粮食,去荒山里开垦荒地,自耕自收再交税,怎么都比做佃农强!
陶振明昨天回到府中之后,找老爹要了一份佃农的“佃租合同”。
“立赁耕字人邝世明,今来赁到陶学数手内禾田一处,共七亩,土名铁寮坝,禾田计租六四分成。当日三面言定,每年合纳租谷六成,限至秋冬二次,秋六冬四,送至家中,过风精燥,交量明白,不得缺少。如有缺少,任田主另批别佃,不敢生端异说。空口无凭,立赁字为照。
每年信鸡一只。
见人罗长盛
代笔谢雨霖万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立赁耕字人邝世明“
这份“承包合同”的大概意思就是佃农邝世明在陶学数手里,于铁寮坝的地方租了一处七亩的稻田。禾田的租金按照六四分成,每年缴纳租金六成,其中租金的六成秋季交,四成冬季交。所交的稻米要干燥过后才算。而且交粮的重量要明白,不得缺少。而且,每年还得上交一只鸡。
人家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地,只能拿到四成收成,还得上交一只鸡。这交租水平,放在后世,这地主至少得枪毙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