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以西,而今尽属我大昭,丰、崇二邑,与崤西隘口近在咫尺,可大军直出。”
“崤山以东,周老主姬昌在日,便已伐邘成功。现在崤东隘口业已稳固。”
红色激光束往上移,指向另外一个隘口。
“北边黎国,其都黎邑亦为周老主姬昌所伐,得之逾三年。大军可自丰、崇北上,自黎邑隘口向东,出滏口陉南下直击殷邑。”
看着清晰立体地图,与脑中原有的直观景色印象相合,太公望等人频频点头。这样真是太直观方便了!没有带兵走过这些地方的人,也可以看着图准确判断地理形势,真是省心。
“纯从军事上讲,两条路线各有利弊,但是,走南线崤山总体来说好不少。”
“但是,我这次却想走北面!”赵山河面露坚毅之色。
-----------------
地球原生历史上,周武王走南面的崤山通道直奔朝歌,以摧枯拉朽之势胜了牧野之战,在朝歌城外(牧野)灭了纣王和他的七十万大军。
但是因为没有打下殷邑,给了商朝余部缓过来的机会。
殷邑自盘庚迁都至此后,三百多年都是商朝的都城。就是今日,也是和朝歌并立的二都。子姓宗室势力、军队及人口,都远超朝歌。可以说,殷邑才是商国根本。
在周武王死后,商王武庚联合三监(殷邑周围的三个姬姓诸侯国)差点反攻倒算成功,要不是周公旦东征手段凶悍,历史就被翻盘了。
赵山河自然不想弄这么个半吊子。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这种战略上就需要几代人步步为营的路,他不想走也没法走。
其次,赵山河还敏锐的找到了政治缝隙。帝辛嗣位为王后,第一件事就是减少祭祀的投入,降低周祭的规模。他的本心,是要从神权手中抢回多数的王权,同时腾出大量不事生产的劳动力去为农作军,长远看绝对是强国上策。
只是,这样不仅大大缩小了旧贵族们自己掌握的权利(商时祭祀为国中第一大事,在政治上的地位远远高于庶政),还使得他们的祖宗没了香火(宗室周祭的范围缩小了很多,不是直系近支的祖宗就不享受祭祀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些势力的老窝就在殷邑。
先拿下殷邑,立一个或者一群傀儡,玩个宗室内战,让他叔伯兄弟们来回扇帝辛的脸,是不是很好玩?
第三,如果引动帝辛派遣大军攻伐殷邑,朝歌军力空虚,那么就给了姬发最大的活动空间。姬发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往死里整帝辛的!
前面两条犹可,说到第三条时,太公望就坐不住了。他的策略奇谋,根本就在于此。只要能给少主姬发争取到多一点机会,他就无条件支持!
崇玄菟和崇应熊,开始不是很支持赵山河想法。舍近求远钻太行山窝子干啥?可是越听到后面,越是佩服赵山河的战略眼光。
至于南宫适,当初黎国就是他带兵打下来的,他的食邑都在黎邑,自然没有话说。
伐商前期路线战略,就此敲定!后面的具体战役部署上,大家情绪都很高,思路立时开阔,奇招妙棋层出不穷。不出一个时辰,具体计划跃然“影”上,呼之欲出!这个军事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亥时大家定出具体方案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