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三章 英琉友好通商条约(1 / 2)永历之后首页
最新网址:m.paowxw.com

九月中旬,一条巨大的船开进台北港。

这条大船在港外鸣放了九响礼炮,这引起赖正星极大不安,正好轮到他带队在港口执勤,他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船。

这条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专门跑印度到英国本土航线的跨洲大船,本来已经装满货要直奔伦敦,结果哈里森成功的说服了委员会被派往台北。

如果有可能的话,公司希望这船能在台北装满远东的货物,然后直航伦敦。哈里森也是靠拍这个胸脯才说服了委员会。现在他正骄傲的带着一群台湾土鳖在这条船上参观。

‘玛格丽特公主号’是公司第三大的大船,船体长十三丈(43米),加船首桅杆全长十八丈,宽三丈六(11.8米),水面上高度足足十五丈(49米),满载排水量一千五百二十吨,最大载货超过八百吨(135万斤或11200石)。

也亏得商港开在台北,这船连桃源港都进不去。

王浩带着台北所有官员和水陆军官一起上船参观,其实另一世他连航母都见过,这么大的船对他没什么稀奇,他是想让这时代的人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条船带来一百三十万斤硝石,因为不知道台北能准备多少货物,船上还带着大量的银子。哈里森正在和几位台湾的大人在讨论货物问题,他希望如果可能就把这条船装满,赶着季风的尾巴送回欧洲。

台北并没有这么大的库存,还有很大一部分货物储存在桃源港,而且即使加上桃源也不够。不过这儿离福建只有两三天路程,所以王浩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只要给他十天的时间。

这样的话哈里森放心了,于是他抛出下一个话题,这次他得到马德拉斯省督和公司委员会全权委托,英国人觉得签订正式条约的时机已经成熟。

委员会认为公司和琉球的贸易量,已经达到他们期望和中国的鞑靼政府合作的贸易量一半以上,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足以得到尊重的合作伙伴,甚至可以适当给这个小伙伴一些优惠政策。

比如哈里森直接提出,公司答应了琉球人提出的‘不再和中国海岸台北以北的港口发生直接贸易关系’的条件。

他还提议双方可以根据去年的贸易金额相互给予对方30%的信用额度,这个欠款必须要在一年内偿还并给予每月1.5%的利息,英国人其实也怕自己的现金偶尔不够用。

这些条件对现阶段的台湾足够,虽然哈里森反复重申厦门港并不在台北以北,显得有点鸡贼。

至少明面上,英国人提的商约并没有什么歧视性条款。王浩提了两个对应条款:琉球人已经在马德拉斯建立了商馆,将来也有可能在印度次大陆其他欧洲国家殖民点开建商馆,到时候英国人不能阻拦。相应的琉球人和别国的贸易价格会等于或者高于给英国人的价格。这个条款意味着琉球给了东印度公司单方面最惠国待遇。

既然琉球人这么有诚意,再考虑到琉球人远洋输送能力,哈里森犹豫了一下同意了,反正这商约有效期二十年,他不觉得琉球人这么点时间能有什么变化。

第二个条件他不太明白琉球人的目的,王浩提出琉球希望送留学生到欧洲读书游历,他希望能够在运送上得到东印度公司的支持,而且希望公司能够动用国内的关系,把这些人送进英国的大学或者海军,按照王浩的说法,前面几批留学生都是只送英国的。

这年代也确实有个别亚洲人会到达欧洲,基本上,或者是因为宗教因素或者是战争因素,也有一些是被欧洲船只招募带了回去,从没出现过批量的留学行为。

哈里森有点吃不准琉球人的目的,他试探着问:“王大人是希望,以后由我们公司来负责运输,并且负责照顾琉球人在欧洲的生活吗?”

实际上王浩是想学习欧洲的自然科学和技术,马上要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了,那可是包括机械,工艺,化学,物理等等方方面面的爆发,他觉得这是人家欧洲人积累了几百年才有的爆发期,就凭他和许三多这几个穿越者凭空攀出这么多科技树实在太理想化了。

他希望能不断的吸收欧洲的营养,这样就算科技上不能超越,至少保证跟住不掉队。

只要不掉队就好办,欧洲强国太密集了,他们会不断内耗的。所以他回答到:“不管派去多少人,他们的旅行和学习费用都会由我们自己承担。实际上我希望贵公司做一个引路人,以后如果我们的船能够直接到达欧洲的话,甚至都不用再麻烦贵公司。”

这句话让英国人进入暴怒状态。

这什么意思嘛,就是说你们想直接到欧洲自己做生意,让我们当带路党,等门路清楚了,再把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踢开,这个亚洲小国太搞笑了。

这一天的谈判到此终止,英国人退席了。

莫名其妙的王浩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说错了,这事对台湾太关键,从远了说有可能比引进百万人口都重要,看英国人样子他觉得可能双方交流出现误会。

一位信使紧急出动骑马赶往基隆港,他要赶紧把李智建调过来参与谈判,基隆穿过来的大路一直修到淡水河口,一匹快马跑到龙头山大营只要不到九十里,差不多半天的事情。

第三天晚上李智建赶过来,他马术相当好,跑这么远精神头还足的很。

当天晚上他单独拉着哈里森先生去喝酒,绅士的态度,十二分地道的家乡味语言很快让这个苦闷的威尔士小伙吐露心扉。要不是自己是个男的,他都恨不得趴李智建肩膀下哭一鼻子。

半夜的时候,李同学把王浩踢醒,和他说了英国人的顾虑,知道问题就好办了,王浩看看李智建乐了:“要说搞外交还得是你,可惜你又对这事没什么兴趣。”

要说这位可真是的,好容易花了精力把教育这摊活整出来,结果刚刚生了闺女,人家又开始请假。

这态度别人还真嫉妒不来,谁叫李智建对当官掌权都没追求呢。

反正夜深人静也没家属,两人开了一瓶酒坐在那喝起来。李智建想了想还是说了几句:“王总啊,不是我没追求,实在是我看你们怎么努力也不觉得能成功。”

人家李智建智商又不低,怎么看不出台湾各位都是有理想有目标的大好青年。不过他觉得不管再怎么努力,难道这辈子还能反攻大陆不行。要知道现在大清国已经将近一亿人口,而且国内没有战争,后面又顺风顺水一百多年直到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