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这些泰西夷人打仗真是没法打,这一仗给康熙皇帝留下极深的印象。军事上大清国保持了战争先发的胜手,经济上可是吃了大亏。大清国在前线附近囤积了近三万士兵,三十几万人在往前线运输物资供养这些兵,实际上这三万人只能往战斗前沿输送三千多的战斗兵,这三千兵吃掉了去年全国四成的赋税,这样的战争如果打十年这个帝国就要垮掉。罗刹人往前线运物资更痛苦,但他们装备好人数又少,从损耗上看人家可没大清国这么大。
黑龙江的边军,从战场上缴获了一小批罗刹人的燧发枪送到燕京,康熙亲自试验了这批不用火绳的火枪。以他的水平,这种火枪一分钟可以轻松打放三枪。法国传教士告诉他,遂发火枪雨天开火率能接近七成。这样的火枪实在太恐怖了,他马上挑了两只留存在上书房武库,其他枪支全部销毁。
大清国可是号称骑射夺天下的。从在关外到进关,靠着自己人拼命生,从归附蒙古人里编制蒙古八旗,在投降汉人里编练汉八旗。把所有三种在旗的各种旗人男女老幼都算上,到今年还没超过百万口。关里单单汉人就八九千万,这样的武器要是让汉人学了去,什么武艺、什么骑射、什么勇武又有什么用……
大清国历任十三个皇帝里最懂科学,最懂国际形势的康熙皇帝天然的选择了回避,以小族临大国,这就是唯一的办法。只能把人封闭起来,愚昧他们,恐吓他们,让他们只知道服从。要不然别说百万满洲妇孺,就是一百万成吉思汗那个时代的骑兵,还能打的过百万只这样的火枪吗?
见好就收吧,趁着现在军事上处于强势,还要试试和罗刹人谈判。这次康熙罕见的没有处罚前线将领,他让黑龙江再往前线增兵四千人,不要主动攻击罗刹人,扎营十里外起到军事威慑就行。十月初的时候,康熙启用了两个传教士,葡萄牙人徐日升(Thomas Pereira)和法国人张诚(Joan Franciscus Gerbillon),两位带着大皇帝的仁慈和善意,去俄罗斯西伯利亚总督驻地鄂木斯克商讨两国划界问题。能战才能和,大皇帝打算再征集内蒙王公台吉骑兵四千人进驻库伦(今外蒙古乌兰巴托),这只部队是横在罗刹人西伯利亚辖区下腹部的一把刀子,也是用来军事恐吓的。看看俄罗斯反应吧,康熙觉得对方能感受到清国给出的压力。
法国人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刚刚到北京,他是法王路易十四的外交官(法国人习惯用教士干外交),法国是这个时代欧洲的文化中心,路易十四也很喜欢自己这个角色。
这次法国外交使团给大皇帝带来足足三十箱科学实验的仪器和书籍,这让康熙欣喜不已。他告诉皇上,俄罗斯正在和另一个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大战。康熙皇帝虽然没亲临一线指挥过战役,但打过十年三藩平乱,绝对算战略高手级别,他知道这时候的俄国皇帝大凡不是个傻子,绝不会愿意在两个战略方向同时招惹两个大敌。
回复万黑之黑书友:俄罗斯这会人口可不少,大致俄罗斯族人口七八百万,再加上他的制度能够有效向异族征税,征兵,他家可动员兵力,绝对可观。再加上俄罗斯科技差那是相对西欧,不是相对康熙皇帝。另一点,总人口,总兵力不代表前线输送能力、动员能力,可参考准格尔汗国,他家本族人口从没超过六七十万,不论对俄罗斯还是大清都是强敌。
回复试试水书友:争取不太监,已经整理到173章,真的很耗精力和时间,写书太可怕了。些历史文一大恐怖,知识储备,我再不停的看看看,记记记。。。。。。
回复爱读书022书友:必须要灭啊,虽说没大义到天下大同,一族大同总要得到的。不过那个过程很艰巨,毕竟大清国领地是新国家盈利地,商品倾销地和人口孵化器,没实力前和不对等敌人作战,很容易打成消耗战。你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我写这本书初衷,我也看过很多爽文,后来等我年纪大了,我就问自己,到底打仗打的是什么,是天才的将领,无敌的装备,热血的战士,还是制度,组织,计划,抑或国家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