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义沉吟片刻,
缓缓答道。
“启禀陛下,
恐怕只能调动不到二十万石……”
朱元璋心下一沉。
仅仅二十万石?
按照这个量,
杭州怕是要饿死一半人口。
他冰冷的目光扫视众人。
“卿等有何良策?”
殿内众人互相对视,
无人愿出头。
事情已至绝境。
朝廷无粮,
又能如何?
难道指望粮商自行降价?
众人陷入沉思。
李善长下意识看向赵轩,
发现这位赵大人面沉如水,
似在思索,
并无发言之意。
片刻后。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微笑开口。
“陛下,
可借名誉之饵,
令杭州富豪、士绅捐粮捐资……”
“只要他们愿意捐赠,
朝廷可承诺在杭州为其立碑留名,
永载史册。”
话音一落,
四周目光一亮。
“言之有理……”
“柳中书之计高明!”
“此计或许可行。”
“……”
言者乃中书令柳云澈,
官场老手。
其提议也算切实可行。
李善长也不禁微微点头。
以名利引诱富豪捐款,
不失为一策。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
“不够实际……”
“百姓生死,
对那些富豪毫无影响。”
“况且……粮商背后很可能就是杭州的富豪士绅……”
“他们正欲借此机会大捞一笔,
怎会因一块石碑而放弃丰厚利润?”
“纵使有人愿意捐赠,
也只是杯水车薪,
远不足解杭州百姓之困。”
柳云澈一愣,
苦笑不已。
老朱所言不无道理。
但他所能想到的解决方案仅此而已。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杨思义缓缓道:
“陛下,
无论如何,
先将能筹集到的粮食送至杭州,
让百姓知晓朝廷并未抛弃他们,
先稳住民心,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众人闻言,
纷纷点头。
杨思义的考虑不无道理。
毕竟,
饥荒之时,
官府给予民众信心最为关键。
否则,
民心浮动,
易生乱局。
就在此时……
赵轩的声音突然响起。
“不可……”
刷——
刷——
刷——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转向赵轩,
一脸惊愕。
他们没想到赵轩竟会直接反对!
李善长也有些愣住。
他觉得杨思义的提议并无不妥。
难道是因为私怨,
赵轩才反对?
柳云澈若有所思地看了赵轩一眼。
对于这个中书省的年轻后辈,
他颇感兴趣。
一旁的杨思义面色不悦。
这小子就爱跟他唱反调?
他眯起眼,
语带严厉。
“赵舍人何意?
认为本官的建议不可行?”
“难道要杭州百姓忍饥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