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过皱皱眉头。
他思量着,单单是树干,做成空心的,就得用掉十几袋黄段泥。
这还没算上做实验会废掉的泥。
以他对张德志的了解,大概率不会答应。
按照张德志做活的惯例,倒是有可能做个等比的作品。
一丝失望从心头涌向眼眸,然而吴过也有些无可奈何。
谷胜也有些为兄弟可惜,他知道吴过虽然读书不多,但是爱琢磨。
虽然这小子没上过初中,但挺好学,为了研究泥料,还看了中学的化学课本,元素周期表背得很熟。
再就是他惊人的语言天赋,不只是李磊、韩梅梅的简单对话——
之前为了给张德志翻译宣传册,本来是学历最高的谷胜来翻译,但是他看了宣传册上那些浮夸的赞誉,就搁置了。
后来张德志三催四催的,倒成了吴过的活,吴过专门买了英语词典,翻译了一个多月。
这件事,也让吴过觉得学英语很有必要,还买了一套新概念,自学起来,现如今都已经学到新概念三了。
所以张德志参加国际博览会这种活动的时候,特别喜欢带着吴过,因为吴过能听懂英文,甚至还讲得还挺地道。
谷胜英文也不错,可是他特别抗拒给张德志当牛做马。
不过他心里倒是略有些佩服吴过,这小子总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和毅力。
包括他做壶前画的那些图样,烧之前做多大,烧缩率,他都很工整地记在了自己的尺寸簿上。
只是拿吴过的尺寸薄和张德志的做比较,就知道师徒二人的功力了。
做手艺讲究一个熟能生巧,虽然吴过学艺才三年,但是已经记了好几本尺寸薄。
而且他不像师傅,捂着自己的尺寸不给看,从他和陈兴顺,再到现在姚、薛、刘,谁没拿着他的尺寸来回翻看?
只不过尺寸是每个壶人的独家秘籍,一般只有记录者自己才看得懂。
谁能想到一个初中都没上过的人,英文、数理化样样行呢?
这家伙聪明、好学,肚子里有料,手上功夫超群,要不是陷在张德志的这破池子里,他早出息了。
在谷家的茶行,吴过做的壶和摆件,甚至比张德志的更紧俏。
但可惜,吴过的所有作品,都只能打张德志的印,他的壶艺已经十分精湛了。
梁友山是个聪明的商人,他当然知道张德志这话什么意思,又是泥料又是工时的,都是托辞,最关键的还是钱。
“几要东西今能做出来,钱不系问题嘚!”他内心有些不屑张德志的穷酸话。
陶镇位于江南地区,江南多出名师,紫砂行当在明清时也算是文人雅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看过七老到港的一些讲座。
七老之中,有文化没文化的,都还算有气节,他父亲收过几件林凤和古维周的作品。
彼时,古、林两人还在工艺厂做辅导员,送作品也不收钱,后来他母亲还给林凤塞了纯金的项链,据说还被林老上交给组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