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国相府。
赵云在丛台刻诗后,李盛等豪佑看赵云的目光,从一开始的畏惧,变成了惊讶。
他们实在没想到,出身草莽的赵云,居然能有此才情?
虽然这个时代不流行七言,但他们依旧能感受到,赵云心中对赵武灵王的无限崇敬之情。
国相府内,李盛等一众豪佑各自退下,赵云正在听一名皂衣小吏向他介绍现在邯郸,乃至整个赵国的情况。
赵国,是冀州辖地最小,人口最少的郡国,整个郡国只有五个县,经过这些年的天灾人祸,以及西部黑山贼的霍霍,赵国只有十万人的样子,处于百废凋零的状态。
最令赵云愤怒的是,之前朱灵从柏人撤军,直接纵兵洗劫了邯郸城。
赵云知道,朱灵敢这么干,一定是袁绍的意思;因为邯郸有一位世袭上百年的诸侯王,赵王刘赦。
在汉末,刘姓诸侯王虽然没有什么影响力,也无法做到力挽狂澜,再续国祚。
但这些刘姓诸侯王,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是封地最大的地主,经年累月下来,这些诸侯王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是妥妥滴肥羊。
这一点,赵云是切身体会过的,当年他在元氏从常山王身上分了一点点羹,仅一点点羹就是十大箱金银财宝,后来在中山王刘稚那里,更是弄得盆满钵满。
来邯郸之前,赵云本想找赵王刘赦补贴一下家用。
但现在,赵王刘赦一家全被乱兵宰了,赵王府也被搬了个精光。
很显然,袁绍就是不想便宜他,所以干脆让朱灵纵兵抢了赵王。
赵云有些不是滋味,没了一头肥羊,涮火锅。
接着,面前小吏又说赵国国相,以及各县县令都跟着袁绍跑了,现在赵国各地都是府衙小吏主持。
对于这一点,赵云完全无所谓,跑了更好,想做官的人多了去。
接着,皂衣小吏开始详细向赵云汇报赵国的方方面面,反正总结下来就一个字:穷!
这一刻,赵云终于想通,为何当年韩馥将州治从高邑迁去邺城,也不选择曾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邯郸?
因为今日的邯郸,就像一位迟暮老者,只能在他记忆中寻找曾经的辉煌,而入眼,全是衰败与悲寂。
赵云看向面前小吏,问道:“邯郸现在有多少人?”
“回州牧,当日朱灵纵兵掠城,邯郸百姓死伤无数,现今已不足万人;且大多居于乡里,城中多数是无处居身的流民与乞儿!”抱着册子的小吏躬身回答。
赵云哑然,曾经的天下名都,居然败落到这种程度了。
而他这次来邯郸,可不仅仅是测试一下赵国士族豪强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关乎未来的发展。
如今,除了魏郡漳南七县,他已全据冀州九郡九十三城,如果加上原本属于东郡的河北八县,他在冀州有十郡一百零一城。
既然已经拿下了冀州,赵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黄河以南,而代城继续作为他的政治中心,就太过遥远了。
因为从此地到代城,足有上千里之远,这是极不利于他逐鹿中原的。
其实,现在他面临战国时代,赵国初期一样的问题,如果不迁政治中心,就很难进取中原。
而赵国在三次迁都后,最终选择邯郸,就是定下逐鹿中原的目标。
原本,赵云最理想的治所,是邺城;因为邺城这些年经过袁绍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
而且历史上,曹操夺取河北后,也是以邺城为政治中心,开启了邺城六朝古都的使命。
但现在,吕布这个匹夫,没事跑来冀州瞎掺和,使他暂时无法拿下邺城。
为此,赵云将目光投向了邯郸。
因为邯郸在地理位置上,非常优越,处于太行东部通往南北的要道上,交通十分便利,北上可以连幽燕,西进可通并州,南下可掠中原,东去可望齐鲁。
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无疑是政治中心的绝佳之地,但现在邯郸这么残破,要想发展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沉默好一会儿后,赵云忽然想起一事:“武安那边铁业如何?”
武安,隶属魏郡,位于邯郸以西,漳水以北,拥有丰富的铜铁矿资源,是汉武帝时期,天下四十八处铁官驻地之一,一直以来是冀州采铁核心区域。
这也是赵国曾经定都邯郸的原因之一,因为铸造兵器非常方便。
“回州牧,武安这几年一直是袁州…袁绍的兵器铸造地,在铁官官坊原有基础上扩大了近十倍,不过,袁绍带走了所有冶炼工匠,矿民也四散了!”
赵云点了点头:“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我们去趟武安!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刘劭!”
…….
第二天,在刘劭的引路下,赵云带着一众虎卫前往武安铁官城。
武安虽然隶属魏郡,但距邯郸很近,不到半日,赵云一行人就策马来到了铁官城。
铁官城占地不小,坐落在寝水河岸;不过眼前的景象很气人,一看就是经过刻意破坏,铁官城覆盖在炭灰下,到处都是大火焚烧过的痕迹,像炼铁高炉、水排这些大型设施,都已全部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