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秦始皇在世时,搞了几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形象工程”,政绩斐然。
这些面子工程是:修驰道,筑长城、盖阿房宫、建骊山墓。
过去秦国境内,有几条省道就够了,现在全国都统一了,连一条拿得出手的国道都没有,对于大秦帝国来说,这肯定是不行的。
始皇二十七年(前220),秦始皇下令将原秦国境内的马路,同六国境内旧马路连接起来。
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扩建九条高速公路,此时的咸阳,成了九省通衢。
在秦直道修造的时候所用的土都是高温加热的“熟土”,目的是:杀死土中存在的微生物等杂物,然后进行反复夯筑,其道路夯实厚度有50多厘米。
另外,还要添加盐土、石灰等盐碱物质破坏植物生长的基质,防止植物生长。
驰道中间宽约7米左右,专供秦始皇出差使用,两边供老百姓使用,每隔几米就有种树和路标(《汉书》)。
自古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秦朝的基本制度是以耕战立国,力求将全国所有的资源都供给到军事上,这在六国纷争的大争之世非常有效,但却不适合于统一后的长期发展。
秦王嬴政搞了这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厄运接踵而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幸天下的旅途中染病,车驾行至巨鹿郡南部的沙丘宫时,病重不起。
秦始皇预感到不祥,在病榻前口授遗诏,赐送远在北部边境监军的长子扶苏。
遗诏由赵高笔录,主要内容如下:将所监领的军队托付将军蒙恬,迅速赶到咸阳主持丧葬”(《资治通鉴?秦纪三》)。
遗诏还未送出,秦始皇就驾崩了,享年五十岁。
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秦始皇的突然暴毙。因为事出仓促,根本来不及安排后事。
秦始皇驾崩过于突然,除了负责伺候的数名近侍宦者外,知情者只有胡亥、李斯和赵高三人。
因为事关天下安危,李斯当即作出决定,秘不发丧,封锁消息,将尸体置于通风良好的车中,由近侍宦官驾御,定时奉献饮食,百官奏事如常,一切犹如以前。
随后,车驾迅速西行,直奔咸阳。
秦始皇完全没想到,奸臣赵高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敢篡改遗诏,处死扶苏和蒙恬,让昏庸无能的胡亥登上了皇位。
秦始皇最后到死才下口谕立长子扶苏,这是他个人眼光的问题。
他没想到自己当了皇帝,还敢有人违抗旨意。他常年做着长生不老的美梦,总觉得自己能掌控世界更久一些。
当时,赵高想要单独控制秦王朝的权力,但他担心官员们不会接受他的专权,因此他首先进行了一次实验。
他给秦二世带来一只鹿,随后说道:“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这是鹿不是马。”
赵高便问左右侍臣这是什么,一些侍臣沉默不语,有些说这就是马来附和赵高,而有些则说它是鹿。
之后,赵高就暗中用刑法来处置那些说是鹿的人。
在此之后,官员们都害怕赵高,没有人敢说他的不好(《资治通鉴?秦纪三》)。
用一种当众测试的方法,提出一个错误答案,强迫其他大臣屈服。
领导强逼着下属站队,看看他们具体站哪一队。
从表面上看,这是关于鹿和马的问题,但这实际上是关于站在哪一边的问题,而且明知道答案是错的。
但是,你要必须选择一个立场,立场比答案重要。
站队的要点是,当与上级答案不同时,试探看看,下面的人是什么立场。
嬴政以为,他还能压制住李斯和赵高,这种迷失般的自信彻底毁掉了这位年轻时气吞六国的英雄,也是他自己彻底葬送了秦朝的命运。
除此之外,六国的后裔从未放弃复国的目标,他们一直在默默等待着一个推翻秦朝的时机!
尤其是同秦朝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楚国后裔,正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最终秦朝也正是灭亡于楚国后裔项羽。
在这逃亡的路上,刘邦就汇聚了百来号人。
然后就在这不久,公元前209年,秦朝末年,在秦二世的暴政下,农民终于起义爆发,这带头大哥陈胜就第一个挑起了反秦的大旗,和秦朝叫板,对着干。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官吏也感到秦的暴政不能长久,于是也纷纷反叛朝廷,归附义军,保全自己。
机会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可能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只有当我们真正准备好迎接它时,它才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催化剂。
机会是经常会有的,重要的是看你能否把握住它,看你是否有牺牲的精神。
机会不是绝对公平,但它一定垂青有准备的人。
在生活中要学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谦虚,人一定要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这是一生最美好的财富。
机会不会自己找上门,而是需要我们去争取和抓住,没有人能够永远依靠别人,要独立自主才能取得成功。
没有任何一种经历是无价的,它们会成为你一生的财富,人生的意义不是来自成功,而是来自成长的过程。
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所以不要停止提升自己,直到你把握住那个改变一生的机会。刘邦的机会终于来了!
萧何任职的沛县与蕲州相近,沛县县令眼看烽火遍地,于是找来萧何、曹参等人,秘商起兵之事。
萧何当时任县令的参谋,萧何就劝说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增加起义的力量。
“你是秦朝的官吏,沛县百姓恐怕很难听你的话,如果要图大事,非把逃亡的豪杰请回来不可(《资治通鉴》)。”
萧何建议道,“这样一来,沛县就可以安如泰山了。”
县令觉得有道理,就让樊哙去喊刘邦回徐州来加盟。可是这指令一发出去,县令就后悔了。
县令想:这刘邦此时已经有数百人之众,威望极高,让他回来,岂不是引狼入室,搞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
所以,他命令关闭城门,并准备捉拿萧何。
刘邦听说后,就将一封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老百姓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这百姓对这昏庸暴政的县令本来就不满,加上有刘邦城外起义军的支持,就杀了县令,开城门迎接刘邦。
人性当然自私,总会想尽办法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不管是谁,熟人或是一面之缘的人。
可是,进入了他们的关系,那就是无私。
刘邦入城后,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计。
大家都推举刘邦为县令,背秦自立(《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