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侧,说的详细一点儿就是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小人。
具体的意思就是,皇帝的身边有了奸臣,皇帝受了奸臣的迷惑,需要有人帮助皇帝消灭奸臣。
这个词的由来其实是有依据的。
相传在西周建立初期,周公分封诸侯的时候曾经规定,倘若周王受到攻击,有了危险,其他的诸侯有义务,也有必要来救援周王。
这个规定流传下来后,就与“清君侧”的意思差不过了,但这个规定却有一个正规的名字:勤王。
清君侧与勤王的区别就在于勤王是中央发出命令,要求地方起兵勤王;
而“清君侧”则是地方主动,也就是没有接到中央命令而擅自起兵的。
那为什么清君侧,会成为造反的代名词呢?
原因很简单!
你想如果皇帝身边有了奸臣、小人,皇帝自己会察觉不到吗?
就算皇帝一时受了迷惑,鬼迷心窍分不清忠奸,那朝中还有许多大臣呢,哪用得着你大老远带着军队来替皇帝打扫屋子。
再加上一般很少有哪个朝代会主动要求外将来中央“清君侧”。
如果做了,那就是引狼入室,引火烧身。
比如说东汉末年,朝政被宦官把持,大将军何进于是邀请董卓的西凉军入京,结果何进自己死了不说,就连东汉最后一口气也被董卓给弄断了。
西汉初年发生的七国之乱,叛军便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的。
当年,汉朝刚刚建立,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分封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为诸侯王,还立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的誓约。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刘氏子孙,才能称王,否则天下人都要共同讨伐!
这两个内容既涉及到功臣和士人的利益和忠诚,也涉及到刘氏家族的统治地位和安全。
刘邦的这个做法本是出于好意,以为自己的儿子们都是骨肉血亲,能够在危难时互相帮助。
可他没想到的是,分封却出现了问题。
汉四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己请封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
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江苏邳县。
汉高祖六年,刘邦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归属齐王。
前204年三月,楚汉之争,楚兵围汉王三重。
狂风从西北卷来,树折房破,飞砂走石,白昼如同黑夜,楚军一时大乱。
而汉王乘乱时与数十骑冲破重围逃走。
行经沛县,派人寻找眷属,全家已逃亡,不知去向。
汉王在奔走途中遇见子孝惠与女鲁元公主,共登一车仓惶而去。
楚骑兵追赶汉王,汉王见情势危急,就将子女推下车去。
滕公又将二人收登于车,总算逃离虎口。
审食其与汉王父太公及夫人吕后从小道逃走,反与楚军相遇,项羽将他们安置军中做人质。
汉高帝七年,韩王信叛汉,汉高帝亲自讨伐他。
到达晋阳时,得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要共同进攻汉朝的消息,刘邦大为震怒,就派使臣出使匈奴摸清底细。
匈奴把他们强壮能战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
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
刘邦派刘敬再去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
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
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这时汉朝军队已经越过了句注山,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
刘邦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
就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
高祖率军前往,到了平城,匈奴果然出奇兵高帝围困在白登山上,被围困了七天后才得以解围。
高帝回到广武县,便赦免了刘敬,对刘敬说:“我不听您的意见,因而在平城遭到围困。我已经把前面那十来批出使匈奴说匈奴可以攻打的人都斩首了。”
于是赏赐刘敬食邑(封地)二千户,封为关内侯,称作建信侯。
汉高祖撤出平城返回朝廷,韩王信逃入匈奴。
这时,冒顿是匈奴的君主,
军队强大,勇士有三十万,屡次侵扰北部边境。
皇帝对这种情况很忧虑,就问刘敬对策。
刘敬说:“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士兵们被兵火搞得疲惫不堪,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
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姬妾作自己的妻子,他凭武力树威势,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
只能够从长计议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了,然而又怕陛下不能办到。”
刘邦说:“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
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他知道是汉帝皇后生的女儿又送来丰厚的礼物,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君位。
为什么要这样办?
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财礼。
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
冒顿在位,当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汉朝外孙就是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