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闹大了之后,在附近围观的人已越来越多,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然而谁都不敢上前劝架,更不敢上去多事。
甄公子也没有想到,眼前两人这么难对付,但是他又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他以后也不用在宛城混了,谁都不会买他的账。他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必须死撑到底。
刘秀也是骑虎难下,事情到了这份上,他不能先服软,否则倒显得自己心虚。
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是被逼的,哪怕后面到了公堂上,自己得把理占住。
他十分清楚,跟这种恶霸打交道,你越是表现得懦弱,人家踩你踩得越狠。
那些围观的人当中,有一名打扮儒雅之人,正瞧着刘秀出神。
他不是别人,正是宛城李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李通。
在李通的左右,还有两名同伴,都是他的堂弟,打扮得像个侠士的那人叫李轶,富家公子模样的叫李松。这两个人的性情恰恰相反,一个多言好动,一个沉默冷静。
李轶和李松凑在一起,可以互补,所以李通经常将他们两人带在自己身边。
李轶常与江湖上的人打交道,可谓见多识广,一些事情,李通也要请教他。
李通忽道:“可认得那名使剑的年轻人?我瞧他外貌气度,超绝非凡啊。”
李轶笑道:“怎么不认得,那是蔡阳刘伯升的三弟,名叫刘秀,字文叔。”
李通叹道:“那难怪了,原来是刘伯升的兄弟。”
他忽又加了一句:“我看啊,刘伯升这个三弟将来的成就,不在他之下。”
李轶有些惊讶:“堂兄竟然这么看得起这名年轻人?”
李通笑而不语。
李轶忽然想起一事,接着和李通闲聊。
“他们兄弟二人曾一起到过宛城蔡少公家里,刘秀当时还闹过一个笑话。”
“哦?”
“蔡少公得到一幅图谶,谶曰:刘秀当为天子。在场的宾客中有人说:当今国师公叫刘秀,难道说的是他?在场的刘秀张口便道:怎么知道不是我?”
李通听得笑了起来:“这个谶语我也听说过。”
“哦?”李轶忽然兴致盎然,笑问道,“那堂兄怎么看?”
“打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谶语是国师公自己编出来的。”
“啊?”
“国师公本来叫刘歆,后来改名刘秀,不就是为了应验那句谶语嘛。”
“这么说,谶语是假的?”
李通摇头微笑,道:“那倒未必。刘歆对古文经学极有研究,那句谶语很可能是他根据一些古文经学推算出来的,要不然为何那么多字不用,偏用一个秀字?”
顿了顿,他又道:“不过我觉得改名的不算,眼前这个倒有可能。”
“啊?可眼前这个刘秀无权无势,如何应验那句谶语?”
“诶……”李通摆手,“在如今这种乱世,切莫小看任何一个人。”
李轶忽然笑了,道:“那倒也是。堂兄不也经常跟我说起一个谶语吗?”
“汉运中衰,当再受命,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对,就是这几句话。我跟你说啊,要是这个谶语能应验的话,一定应验在刘伯升他们两兄弟的身上,放眼整个南阳的刘氏,只有刘伯升两兄弟算得上一号人物。”
“我也这么认为。”
二人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