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陛下。”
“此策虽然看上去尽善尽美,但臣也认可王尚书所言,真去让官员实施此策时,定然会暴露繁多缺陷。”
“除了王尚书所说的几点外,臣还认为此策实施时,还可能在以下方面出问题:”
“首先是……”
不等邝埜解释完,嘉靖又变成一脸不耐烦的样子,打断了邝埜的话。
“行行行,朕听出来了,邝尚书你也不赞成此策。”
“那此策便免了吧,大军依旧由京师直接供粮。”
嘉靖变化无常的态度让在场之人困惑,嘉靖的本意到底是何?
是支持此策,还是不支持此策,亦或者只是一个耳根子软的感性皇帝。
邝埜却没有被影响,依旧坚定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启禀陛下,臣并不是不赞成此策。”
“而是认为此策成败与否,并不是由此策好坏决定的。”
“嗯?政策好坏不由政策决定。”
“朕还是第一听到如此有趣的说法,快给朕解释、解释。”
嘉靖做出一副很好奇、感兴趣的表情,让邝埜说下去。
“回禀陛下。”
“臣自永乐年间中进士起,已在我大明官场沉浮五朝之久。”
“五朝时间,臣为我大明操办了无数政策,亦见识了更多的政策。”
“以臣之浅识,政策、政策,乃是政与策的结合。”
“政是指为政之人,策是指颁布之策。”
“而任何政策颁布后是利国利民,还是祸国殃民,”
“臣以为重点皆在政,而非在策。”
“哦,朕懂了。”
嘉靖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点头向邝埜说道。
“邝尚书的意思是事由人为,一个政策是好是坏,其决定之处是执行之人,而不是提出之人。”
“圣上英明!”
“嗯,邝尚书言之有理,采买军粮可是大事,朕也认为不能随便派人去。”
“你们都是大明的国之栋梁,来说说看,此策应该派何人去实施更好?”
采买军粮?
这可是大肥差!
大臣们顿时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疯狂举荐同派系的自己人。
“臣举荐工部右侍郎主永和。”
“臣举荐太常寺少卿黄养正。”
“臣举荐刑部右侍郎丁铉。”
“臣举荐……”
此起彼伏的举荐声响起,嘉靖看着这些贪婪之货心中冷笑频频。
在场之人全然没有发觉,嘉靖只用了三言两语,
这场本来关于买粮之法否可行的争论,就变成了争论该派谁去执行此策。
嘉靖还全程阴晴不定,好似并没有很坚定的立场。
那句“事由人为”,更是提前做好了嘉靖与于冕甩锅的借口。
若事情办好了,嘉靖肯定要把提出者——于冕定为首功;
若事情没办好,则是你们执行之人的问题,圣上嘉靖与于冕皆毫无过错。
大臣们谁也不肯忍让谁,他们都被这块大肥肉激红了眼。
“王尚书举荐之人无非一小人,何谈完成如此大业。”
“呵呵,有些人的举荐之人,更是和举荐者一样,是一龌龊之子,”
“让这等人经手此事,我怕是大军三日内定饿死一半有余。”
“你说谁呢?你再说一遍!”
“说谁谁知道……”
随着争执的升级,不一会便从互相举荐变成了互相攻讦争吵。
大殿之上也宛如成了菜市场,吵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