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陆生生物包括人类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增加,由于这些气体的温室效应,当蓝星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
美丽的蓝星,曾经有多种多样的陆生生物和海生生物共存,并发展出了高级智慧生命——人类。然而,也正是人类的活动引发了气候变暖并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既要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发展我们对大自然的研究认识,也要从伦理层面去认识和剖析灾难产生的社会原因,从而接替人类更好的发展蓝星文明。
影片播放完了,同学们既为人类和所有陆生生物的灭亡而惋惜,也被人类曾经拥有的高度文明所震撼,更为人类预知危机却不能团结一致遏止危机而遗憾。
柯幻哲起立对讲解员肖枫梓说“老师,我叫柯幻哲。通过参观学习,特别是观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感到自己收获很大,也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我有几个问题,老师能不能现场解答一下?”
讲解员肖枫梓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本来就安排了现场问答环节,同学们都可以举手提问,我们共同探讨。”然后又对柯幻哲说“既然你第一个站起来了,那么就由你提出第一个问题吧。”
柯幻哲说“谢谢老师!既然人类已经发现并深入研究了气候变暖的问题,也预知了最终的结果,我们通过影片也看到了他们曾经的努力,可是为什么他们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一切都无法挽回。所以我的问题是,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命,在科学事实面前,为什么却始终无法达成共识,采取克制自身欲望的统一行动来避免危机呢?”柯幻哲的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都小声地窃窃私语。
讲解员肖枫梓夸赞道“柯幻哲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也说明他确实认真思考了。不过,这个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已经超出了我的研究范围,我只能就我所知尝试着进行回答,不对和不明确的地方请同学们批评和补充。”
接着,讲解员肖枫梓沉吟了一会,组织好语言开口道“因为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智慧生命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人类的欲望是多样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构成一个复杂的需要结构,并随着人们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欲望也是无限的。人类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科学行为理论。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要素。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人类影响与说服大师拿破仑杨庭曾经这样说过。欲望不会停止,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并遗传给子孙后代。如果要让一个人的欲望停止,除非让其生命终结并且断子绝孙。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欲望是人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特点,但不是缺点。人性的“性”其实是个千古难题。的确,人性极其复杂,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变动。那么人性中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欲望。当然欲望首先是一个客观现象,但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我们往往对一些客观现象加上了很多主观评价。比如说我们认为海底平原上的海草很美丽,是因为它不仅为我们许多海洋动物提供了食物,也带给我们舒适的视觉享受,但是如果你被海草缠住,或者海草阻碍了你捕捉珊瑚鱼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海草成了很讨厌的东西。也就是说,对于客观现象,我们往往会有或褒或贬的主观评价。那么对于自然人性中的欲望同样如此,欲望的缺点就不说了,很多人都了解,但是很多人困惑的人欲望有什么优点?如果我们从宏观角度看,正如人类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说,是人类的欲望推动着人类进步,这个意思很好理解。比如说当一个人很懒但又不得不做某事的时候,他就会主动想一些很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人类怎样对待自己的欲望。就是说人类把欲望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内,不过分寡欲也不纵欲,这才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古往今来,不仅人类,我们能做到的也极少。所以,结论是,从整体看,欲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但从个体看,任何控制不住自己欲望人的人生都必将是悲催的。从社会管理角度看,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的合理欲望和自由行为的权利,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也导致了部分个体的行为影响到整体利益时无法被惩罚和遏制。总之,个体权力与自由与集体利益与秩序究竟怎样平衡,或者说平衡是不是一种妥协,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既然答案无法统一,行为就更无法统一,没有对错!这也许是智慧生命永远也找不到答案的难题。你说呢?”
讲解员肖枫梓的回答,让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是啊每个人都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即使每个人都没错,也会因需求不同而产生矛盾,而且始终无法达成共识。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比如说教室温度的问题,饭菜口味的问题,要加体育课还是音乐美术课的问题,等等等等!
讲解员肖枫梓等待了一会,开口问道“可能这个问题我回答的并不好,但学识有限,也只能这样,同学们如果对这个问题有兴趣,我建议大家可以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也可以找这方面的专家请教。下面,我请第二位同学提问,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坐在柯幻哲身边的冰琬琪急忙举起了手。讲解员肖枫梓看到后就对她说“这位同学请提问?”冰琬琪急忙起身对讲解员肖枫梓说“肖老师好,我叫冰琬琪。我的问题是,以当时人类所拥有的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在海洋中继续生存延续,而会最终灭绝呢?”
讲解员肖枫梓说“冰琬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方面是我们要清楚陆生生物是如何产生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人类又是怎样消亡的。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根据人类遗存的生物学研究资料记载,地球上的生命从海洋开始走上陆地,从鱼类变成两栖类发展的时间应该是在泥盆纪的晚期。当时的动物第一次出现了两次动物的特征。后来从两栖动物逐渐进化成为陆地动物。泥盆纪大概距今应该是在4亿年前左右一直到3.5亿前结束,大概历经5000万年的时间,是地质古生代第四纪。在这个时期的中晚期生物比较繁荣昌盛,海洋之中无脊椎动物非常的多,陆地上只是出现了一些比较早的昆虫类。当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鱼类叫做提塔利克鱼,现在已经彻底的灭绝,但是在那个时期,这种鱼类其实相当的丰富,而且这种鱼类是能够适应氧气低含量的动物,也就是说这种鱼类有可能后来就是逐步进化成为了两栖类。这种鱼应该是介于早期的海洋鱼类以及现在的两栖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的物种。而从鱼到人更是整整用了三亿年。由此可知自然进化是多么漫长和艰难!再说另一方面,从我们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人类并非毫无准备,也不是在短时间快速灭亡的。他们制造了大量太空飞船和方舟,但相对人类总数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有幸乘上太空飞船和方舟的少量人类,却面临着食物终将消耗殆尽、无法有效繁衍和孤岛效应导致的精神崩溃等社会伦理问题等等一系列的严峻挑战。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完成重回大海的生物进化演变。而且由于海洋环境不适合工业文明,比如最简单的发电、冶炼都无法完成,所以方舟也耐不住岁月的侵蚀,飞船坏了也无法更新,最终人类还是在蓝星上消失了。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少量人类移居其它星球,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只是还没有确凿证据。不过,我们鲸族正是因为没有了人类造成的生存威胁,还大量学习继承了人类的文明成果,所以才能够在百万年间发展出高度的智慧和文明,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也是人类的延续!”
冰琬琪坐下后,第三名同学提问,问题是我们也将会有和人类一样的宿命吗?这个问题很沉重。肖枫梓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这种担忧虽然有些过早,但也不是没有原因。我们也知道,其实我们一直在继承着人类的两种思想,一种是唯物主义,一种是唯心主义。如果说从唯心主义的观点来看的话,那我们的宿命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如果说是完全用科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的结局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我认为,要相信科学没有命中注定这一说。其实现在以前很多传统观点都被现代科学所打破,包括我们所说的缘分以及很多神鬼等无稽之谈都被科学的发展所一一打破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无神论者。我更原意相信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未来会通向什么样的地方,我们都不能放弃,现在的努力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我们也要理智认识我们的宿命已经注定了。因为大自然是有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我们一起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太阳是太阳系中心的天体,同时也是整个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高天体,因为这个原因,太阳系中的所有天体都被太阳的引力支配,围绕着太阳不断的旋转运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判断,太阳系大约在46亿年前,在一片分子云中诞生,并且很大的概率是因为一个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爆炸释放出的能量正好击中分子云,才促使了太阳的诞生,虽然太阳已经稳定的存在几十亿年,但是在数百亿年后,太阳还能存在吗?太阳系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如果太阳“熄灭”我们会怎样?首先,从位置上来看,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在整个银河系中,和太阳类似的恒星有很多,对于星系来说恒星只是基础的组成单位,而银河系本身是本星系群的一部分,本星系群大约由50个和银河系相似的星系组成,在本星系群上,还有更大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因为宇宙本身在不断膨胀,很多星系都在不断的远离银河系,但是“仙女座星系”除外,大约40亿年后,银河系就会和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最终融合成为一个全新的星系,太阳系在这碰撞中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会成为新星系的一员,向着宇宙中的引力源继续移动。说完了太阳系在位置上的结局,再来思考一下太阳系本身的结局,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恒星,也不断有新的恒星诞生,所有恒星都有自己的“寿命”,一般情况下,体积越大质量越高的恒星寿命就越短,而太阳这样偏小的恒星寿命较长,大约可以维持“主序星”的状态100亿年。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很大,之所以可以维持稳定,是因为内部的引力平衡和核聚变反应,但是在长时间的聚变反应后,恒星内核的氢元素会被大量消耗,最终无法维持整体的稳定,这个时候恒星的“寿命”就等于走到了尽头。因为恒星之间的大小差距很大,不同质量的恒星在走到生命尽头时会有不同的演化方式,首先恒星会因为引力失衡开始膨胀,变成“超巨星”,体积更大释放能量的速度更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丢失自己的质量。原本质量较高的恒星度过超巨星阶段后,会形成超新星爆发,然后发生引力坍塌变成“中子星”或者是“黑洞”,而太阳这样较小的恒星会逐渐变成行星状星云,星云逐渐冷却后,会留下一颗“白矮星”。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恒星的质量大幅度降低,引力也会不断降低,太阳系内的其他天体会逐渐脱离太阳系,水星,金星和地球,可能在太阳成为红巨星的时候就被太阳吞噬,而其他行星和小行星会逐渐脱离太阳系引力,被宇宙中的其他恒星系俘获,或者是孤独的在宇宙中流浪。就算恒星变成一颗白矮星,它仍然拥有很高的温度,目前科学家已经在银河系中发现了数十万颗白矮星,这足以证明宇宙中一直有大量的恒星死去,也不断的有恒星诞生。白矮星可以维持这个状态数十亿年,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温度会不断降低,直到在某一天演化成为一颗“黑矮星”。黑矮星是中小质量恒星的最终结局,主要成分是碳和少量的氧,黑矮星已经完全冷却,不会辐射热量,也不会发光发亮,它会孤独地漂浮在宇宙中,如果不和其他天体发生碰撞的话,就能永远存在。因为目前的宇宙还很年轻,就算是宇宙中诞生出的第一批恒星,也只演化到了白矮星阶段,137亿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诞生出黑矮星,但是在未来的几十亿年后,太阳也走到自己生命终点时,宇宙中可能就存在许多黑矮星了。太阳系的最终结局就是,只剩下一颗孤独的黑矮星,八大行星在太阳走到生命终点后,一部分会被膨胀的太阳摧毁,一部分会被其他恒星的引力影响,离开太阳系的范围内,最终只剩下太阳的残骸漂浮在宇宙中。那么,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首先,太阳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还有几十亿年,在这段时间内足够我们发展科技,离开太阳系了。我们如果想长久的延续文明不可能永远居住在海洋、停留在蓝星,而是要不断寻找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系,不断探索新的恒星系,去争取我们的未来!
这一次参观学习,同学们受到了很大冲击,人人都感到自己有些压抑的透不过气来!
参观结束后,即将离开时,柯幻哲对研究员兼讲解员肖枫梓说“肖老师,您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再来单独请教吗?”
肖枫梓说“随时欢迎你们来,我还可以把你引荐给我们的首席专家沈经屏,如果你对我们的研究有兴趣的话,我推荐你看一本书,书名叫《鲸神》,作者是鲸神柯宜生,更希望你大学选择陆生生物科学研究专业,毕业后直接加入我们的团队!”
一旁的冰琬琪问“我也可以吗?”肖枫梓说“当然可以,我们欢迎所有有志于此的年轻人!不过,我得提醒你们一句,目前《鲸神》这本书只在“起点”阅读网站连载,需要搜索动脑筋爷爷的《龙果果睡前故事》才能找到。”
“好的,谢谢您肖老师,我们一定会认真看的!”
回去的路上,柯宜生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词“趋势”,难道宿命就是大势所趋不可改变吗?我倒是想试一试!不管今后怎么样,先把《鲸神》找到,读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