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又叫猗园,因为这里有几亩地的竹林。《诗经》里面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后园才有了这个雅名,因为这里几户人家都住在本庄的最后一排,因此猗园也叫后园。猗园这里的人家虽然都是泥巴瓦房,但整齐错落,北面靠着竹林,竹林后面是一个操场大小的池塘,曾经有一户养鳖人常年在这里居住。池塘叫老鳖池,人们又叫它大塘。有林有水有人家,就是这样一片地方,在村里也算个僻静之处。
孩子嘹亮的哭声响彻后园,人们纷纷来给孩子出主意,最终他们决定把孩子暂时交给村里一位壮硕的妇女来喂,村里人把这种情况叫投食。那女人也奶过别人家的孩子,人很和善。孩子就在女人的哺育下度过了生命最初的日子。
过了没几天,孩儿妈奶水逐渐有了,就自己喂了。可是,即使有奶水,生活的窘迫还是让他们连每天吃一个鸡蛋都成为奢侈的事情。好不容易凑点钱买了点鸡蛋,吃得好了些,孩儿就有了意外的症状——
还没到满月,孩子的身上渐渐长出了“鸡皮肤”一样的丘疹,随着日子的推移,丘疹开始变大变硬,长成了水泡,遍体都是。那时,家里人看着这种情况,都觉得是一种怪病。连男人父亲都说,这孩子长得跟癞蛤蟆一样,别要了吧!听到这话的时候,妻子的心里一凉。好不容易将孩子生下来,这好歹也是活生生的一条命啊,她那么可爱,那么乖,从来都不哭闹哇。不行,我要一定把这孩子治好!妻子辗转求医,不见好转,那正是寒冬,孩子里面穿着的小袄因为水泡破裂都湿透了。听人说,几里外有位医生见多识广,他或许可以救治,女人就抱着孩子去了。
医生掀开孩子衣服一看,连他都震惊了!女人看着医生的表情,心想:我这孩子是不是没救了?医生随即坐下来,平静地看着女人说:“孩子得的是胎毒,一千个孩子里面才有一个。不过,也不难治,我给你开点药,你回去用盐水焐,把它弄破,过段时间定疤了就好了。”
女人回去之后用盐水焐孩子患处,一边喂奶,一边趁着孩子吃奶的安抚一把把地拧破水泡,孩子嘴里含着乳头,只发出“嗯……”的声音,并没有大哭。给孩子清洁患处,涂药,不到月余就好了。但是孩子的胳膊上却留下了三处小小的疤,那疤痕没有随着孩子长大而变大,也没有消失,却持续伴随她的一生。
后来女人才知道,胎毒不是母体身上有毒,而是在怀孕时因不良饮食,心情不畅生出的热毒。所谓不良饮食,只能是由于多年营养不良,怀孕时稍微补了些导致的吧。所幸孩子已经治好,以后注意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