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完傅友德之事,朱允熥转念又想起了冯胜,冯胜的情况与傅友德截然不同,傅友德此人贪婪无度,修炼瑕疵众多。
但冯胜则不然,冯胜行事颇为低调,且修炼克制,即便是修为高深如朱元璋想要寻其过错,一时之间也难以抓到把柄。
故而短期内应当是安然无虞的。
至少在朱元璋尚未找出针对他的正当理由之前。
历史上,冯胜之所以遭朱元璋诛杀,终究源于无端的猜忌之心。
若论傅友德之死乃是咎由自取,那冯胜便实属无辜,只因其修为过人,招致无妄之疑,最终成为牺牲品。
然而既然傅友德此刻尚能保全自身,朱元璋料想短时间内也不会对冯胜有何动作。
因此朱允熥并未特意找冯胜谈论此事。
毕竟冯胜并无任何越矩之举,此时的朱允熥尚无法将其纳入己用。
于是朱允熥返回了皇宫之内。
他依然沉浸在修炼与研读仙籍之中,经过这一段时日刻苦研习,的确使他心境越发沉稳,从书中领悟到了诸多修炼之道,更擅长深入思考与应对各种状况。
时光飞逝,次日清晨早朝之时,群臣惊讶地发现,今日朱允炆竟然也来到了朝堂之上。
他久未露面,今日出现在朝中的朱允炆显得格外深沉稳重,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那份无人能及的自信与皇孙之位的尊宠。
对于此景,朱允熥并未太过在意,仅仅是瞥了一眼朱允炆,旋即收回了目光。
在他眼中,只要朱允炆不再顽固地与其对抗,那么他并不介意与其和平共处。
因为他志在追求大道,而非与朱允炆争夺皇太孙之位。
即便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登基为帝,这一切都不会改变朱允熥日后追寻大道的决心。
很快,朱元璋步入朝堂,脸上带着一丝笑意,但在傅友德看来,这份笑意背后隐藏着莫名的森寒。
他深知,若非朱允熥从中斡旋,这位大明朝开国皇帝或许早已对其这位功臣下了绝命令。
须知,一旦君王找到了足够的借口对一位功臣产生疑虑,那么这位功臣离死期已不远矣。
想到此处,傅友德再次无比感激地望向朱允熥一眼。
今日早朝议题简明,主要内容为冯胜与傅友德禀报他们这次北上征伐北元残部之战况。
汇报完毕之后,众大臣纷纷窃窃私语,显见他们对这场胜利皆感到极为欣喜。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嗯,不错,冯胜、傅友德,此次你们战功卓着,应按各自贡献给予应有的封赏。
至于这些常规封赏之外,朕亦别无所赠……”
尔等皆已登峰造极,修为高深,位居仙职仙位之列矣。”
冯胜立刻开口言道:“为尊上效力,为天地苍生尽责,乃微臣分内之事,从未觊觎过额外的奖赏。”
他对这类身外之物素来淡泊,故此言论出自他口,朱元璋与众仙卿均未感到惊奇。
众人反倒是揣测,此次傅友德是否会再次请求尊上朱元璋予以重赏。
有传言称,傅友德一路行军傲慢无礼,途径多地,竟以功臣自居,向黎民百姓强行索求。
更有甚者,传闻他欲向仙帝索要千顷灵田。
在这众多目光的聚焦之下,傅友德开口道:
“微臣亦以为,尊上无需对我等加以封赏。如今四海升平,吾辈将领已然颇受福祉。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吾等身为大明仙军将领,自当驰骋沙场,守护万民,竭忠尽智为尊上效命。
至于赏赐,实属额外且多余之举。”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仙官无不瞠目结舌。
连冯胜也惊讶地瞥了一眼傅友德,未曾料到,这个平日里贪得无厌之人,在赢得如此辉煌战果之后,竟然也会拒绝朱元璋的赏赐,这与他的性格设定相去甚远啊?
照理说,他不该趁着这个时机,多多要求朱元璋给予赏赐吗?
然而今日,他非但不要求,反而连应得的奖赏都放弃了。
朱元璋亦感讶异,开口问道:
“傅友德,此举可不像你的行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