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还没亮所有的人员都已经出动,临近几间临时租的的房子内这会英武在给跟站在他前面的员工训话。要求大家今天不要心急按照平时培训的步骤进行千万不要乱了分寸,同时要控制还周围的秩序。
整个团队的中今天有6个医生,其中只有一位是真正的医生,其他人员就是进行测血压、测血糖的简单工作和连带保健品的推荐。
一大早老人们真的就早早的过来。排着队的先进行检查,之后分成两批人:一部分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购买适合自己的东西然后再送上特别的大礼。一部分直接就领取礼品站在旁边和其他人讨论着。往往这样的一批人这个时候就是重点跟踪的对象,这个时候就是团队的精英们上场的时候,根据人群中最为活跃的人员来重点公关对象,只要拿下此人其他人这个时候基本上又会出来一批人去购买。这个时候就是淘汰之后的最为难以动心的这批人,他们要么是真没有闲钱也或者就是很抠门的人。放心他们都会被混在人群中的人员进行登记。第二天检查依旧继续,部分人员这个时候会根据第一天没有购买的人进行筛选,再次的进行定点上门。
因为社会上对药品的的认知还是很不全面,只要是能治病商品基本都是被认为是药品。实际根本就没有确切的认知,缺乏的认知,缺乏信息,缺乏一个正确的有效社会风气整理。再2000年初的几年里这样的团队大行其道,已经不单单是单枪匹马就能干的起来,一个团队的协助分工和层层的进行民众公关。只要能达到20%的购买率基本上就不会赔本,后面的就是大赚。一次每人最少100元左右购买或者是上千元的购买,不管是你有没有病这些保健品都会被讲成是万能的神药,一个平时只是作为保健的一个食品类东西,愣是被说成可以替代药品的东西。
其实后期社会上的同类产品真的要感谢现在和英武他们一样团队的这种作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信息的宣传下都会多多少少的了解到什么是保健品。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大部分人都是把个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只要能够有个健康的身体真的是什么都干尝试,这个时候就应运而生了这样的团队。从城市最为底层的一批老人们开始,然后层层的往市区包围。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这种战略,现在用在这样的宣传方式上面真的是个最妙的措施。
一个地方最多三天,不管周围还有对少没有购买的,这个时候是必须撤离。人一般在热闹的三天之后都会慢慢的恢复个人思维。特别是这种老人们!
有的时候周围的药店、诊所和医院都有部分人会拿着这种瓶子会去购买,可是这个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接下来就是会到西郊的批发市场来进行采买。这种层层联动性质的宣传,也使得这么多年以来为什么还是有很多老人会依旧拿保健品来替代药品的愚蠢行为。
死,没有不怕的!药品、食品这个时候已经慢慢的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中。这用潜移默化可以说当时这种宣传团队都没有想到在后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个人没有改变社会,但是在小小团队分工协作之下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后来一个熟人去医院看病,一个医生看完之后再开的药方中竟然加进去了一副袋装食品,拿着去问医生的时候,人家还在振振有词的讲着如何如何的好。这听到这位熟人讲述的时候,本人当时就是先是兴奋后是悲哀。
“我们现在的活动要加大时间进度,目前来说我们可能是领军人物,随着时间的推进,肯定会有人跟着做起这种行当。”
英武两口子和杜庭之两口子这四个人这个时候在总结这最近的活动进程。作为这个团队的领导人英武此时的讲话也是在提醒有点飘的几个人。
“可以是可以,就是不知道咋们这种连轴转员工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庭之讲出了自己对下面员工们的部分不满。
“活动做得越多,他们拿的就越多。不想干的可以离开,所以我说人员要不停的招i,活动一定要连轴转。那些离职人员肯定有部分会来抢占我们的市场。商机在和时间赛跑啊!”英武这个时候拿手拍了拍座椅的扶手。
“还有李海那边的货我们就多铺点,先不要急着结款。这才是我们长久的生意,现在我们双线操作。货物一定要分开,李海们的供货品牌一定要走正规厂家的,咱们不能自断财路。至于外围的继续用我们的老牌子,进口标签和包装以后都按照规定贴,这种目前才是我们最为赚钱的部分。以后团队一个星期就是再忙也要抽出来半天时间给他们培训,再次强调讲师的各项费用一定不要省,人员培训靠的就是他们。”
“现在费用都有点高啊,要是再给他们涨会不会对以后有影响?”杜庭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没事的,人员的成熟和讲师之间也是短暂的合作,等我们的自己的人员后期精挑细选之后不就有了自己的讲师,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人,我想肯定要比那些讲师更能和员工的沟通方便点。”
最初开始时候这种活动效果真的不是很好,在接触了厂家的人员之后想起来好像有产品知识很专业的人员,之后又进过几次不同的人员更换之后,终于挑选出自己的满意的人员。就是费用真的是很贵,随着团队的扩大这个时候英武就有了自己培养讲师的计划,只要是培训他都会在自己的人员中挑出那些口才、记忆力超好的人员在进行小组培训。慢慢的自己讲师人员就基本确定下来。现在自己内部重点培养的人只要有空再一块讨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改进。
内、外的分工完全不同。这也就是脑力、口才、体力结合的时代。最早的一批人在后期又转变到各个行业,从最初及几个人后来就像是风一样吹遍这个神州大地。
骨干人员这个时候,是那么稀缺!其实最不缺的就是人,只要不停的淘汰、筛选之后总会留下自己满意的人员。当时都以为这是团队领导的方法。后期再行业也是众说纷纭,也不知道确切是谁最先这种模式的。但是有一点是即为的相似那就是英武们的这种团队建设!
“外地的人员开始陆续召回,有的地方本身就很穷,完全就没有必要去做去做。现在我们都围绕大城市来做。一些小的地方就舍弃吧。西郊已经全部做完,现在东郊完成之后全力的去覆盖南郊这块大蛋糕。今就到这吧,散会!”
说是4个人开会,还不如是是2个人开会。俩人的家属完全是凑数一样,每次都是忠实的听众。庭之和英武的谈论结果都会很快的传达下去。
这个团队人员真正的决策者是杨英武,100多人的团队下面的很多员工都没有加过他本人。下面的按照分队的形式定出相应的团队领导。这部分人每周都会集中到一块进行个工作总结没这个时候出面的就是杜庭之,原本的庭之现在已经完全的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能连续讲上几个小时,一口水都不喝,这也是他最大的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