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盛暑时节的京城。
虽然温度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恰逢遇上几场大雨,暑气散去了不少。
邻近中秋的京城中,众人对徐正卿改造庭院的讶异,也逐渐被喜庆的氛围冲淡下去。
在现在这种充满不稳定因素的政治环境中,徐正卿又已经被划分在严嵩的阵营中,这个时候自然就不适合去随意拜访别人。
翰林院中的工作也已经干得非常熟练,每天准时过去,准时回来,剩下晚间的时间,就完全由他自己使用。
一下子,似乎有一种提前当上了知县老爷的感觉。
今日晚间,用过晚膳之后,徐正卿又带着随从来到,位于西城琉璃厂旁侧的官营铁匠铺,敲打起铁器来。
“大人金贵之身,怎么对俺们这些粗活如此有兴趣?”健硕的工匠在一旁给徐正卿推拉风箱,忍不住问道。
“哪有什么金贵之身,徐某亦是出身于和吕老板一样的家庭,若没有家中种田兄父的鼎力支持,也没有徐某今天......来来来,受不了了。”
红亮的铁块,放在铁砧上,举起七八斤的锤子,才敲了近一刻钟的时间,徐正卿便感到十分吃力。
“哈哈哈,俺就说你干不了俺们这个粗活。”拉风箱的壮汉爽朗笑了几声,站起身来,接过大锤“铛铛铛”的接着敲打起来。
徐正卿让开位置,示意了一眼跟来的随从,后者表情虽不情不愿,但最终还是接上了拉风箱的工作。
这些天徐正卿经过锻炼,虽然身上长了不少的肌肉,身板也壮实了不少,自认为力气是不差的。
来到这里,几锤子下去,才知道自己这一身的肌肉,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面对铁锤敲击铁片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他只感觉虎口、手掌、手臂、胸口、腰杆无处不酸痛。
这种锤子的冲击铁块的力量,比之《三国演义》《水浒传》中,那些拿着大剑、长矛在马背上的搏杀个百十回合的猛汉,应该不逞多让。
徐正卿也因此将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马背上端枪射箭如履平地兴奋心情按下去几分。
来此参与打铁的工作,自然也不只是为了提前感受兵器交击产生的剧烈震动,他还有别的想法。
当初在寿光县中找到的铁匠铺,终究只是小作坊,没有太多的技术可言。
但京城中的官营铁匠铺又有所不同,从这些人的口中,可了解到更多当代的冶铁技术。
其实明朝的炼铁和炼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
其中,又以遵化的冶铁厂开出的大鉴炉、沿用到近代的白作炉,以及一直到近代开国之后才停止使用的甑炉,炼钢也有双联法这种成熟的工艺。
根据徐正卿这些天在翰林院中,查阅的资料来看,光是前些年,从广东铁课收纳的税收数目,就可以推算出来,当地的年铁产量在两千七百万多万斤。
这种产量对比十七世纪的欧洲最高产量的国家,都要还高上不少。
但由于缺乏对于铁器的使用研究,以及相关的科学积累,再加上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进步性的发展,这才导致了先进的冶铁技术没有能够为助推工业革命的资本。
没有工业革命去解放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光靠江南孕育出来的些许资本主义萌芽,想要改变社会形态也是空中楼阁。
徐正卿这些天闲暇下来,想了这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铁器的使用方面倒还好,找个机会说出来,外界多少是能够接受一点的。
关于科学积累的方面,则是困难重重。
而且如何令得自己储备的科学知识,作为正统的教育,系统性的传授到当代民众的知识架构中,这是最为困难的。
但若是没能够将这些东西普及化,光靠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空谈什么工业革命也难以成事。
毕竟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集众家之长的集体智慧。
就好似一台复杂的机器,将其成品拿出来售卖的,只不过是最终的收益者,儿组成这台机器的每一个零件,则都蕴含着一个人,甚至是多个人的智慧。
不过关于这个方面的事情,现在想得太深也没有什么作用,毕竟自己手上的权力有限,想要改变教育结构简直就是天荒夜谈。
现在的他,脑海之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联合城中的铁匠铺,看看能否将模具设计精细化,造一台简易且高效的蒸汽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