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之前我已经考过几次证书,对夜校自考也熟悉,但一直没敢报名参加自学考试。一是对自己的学习基础没有信心,怕学了跟不上考不出;另外一个是对十几门的课程和毕业程序没信心,觉得工程量太大,万一当中有什么耽搁可能就毕业不了,拿不到证书。可是到真想跳槽换工作时,证书又是唯一的敲门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在一个暑期周末午后,复旦自考学院里,老师桌子上堆满了自考资料,我一口气连报四门课,把上课时间和考试时间都安排好。我问老师最多可以报几门,回答说两个周末的考试安排了八门,你觉得能考得出都可以报,不过一般同学都是三门四门一起。便宜的课程二百元上课费,贵的英语要四百,四门花了一个多月的工资。
拿到所有的教材,按部就班地上课,对每一门都重视,专科的政治课邓理也认真做笔记,真正做到刮风下雨也不会缺课。同学中有小十来岁的女生夏菁,是实习护士,每晚两节课她只上一节,后面就出去找朋友玩,等下课前再回来,让我帮忙看着书本和位置。她妈妈年纪很大早退休了,下课的时候就会来学校接女儿。我和夏菁同上几门课程,成了很长时间的朋友,看着她勉强学习后面终于转去成人教育考试院去了,那里的考试是本校安排,相对证书好拿。
也会碰到考试大神,后排的男生不说话只是眼熟,在其他课上也看到过,据说他一次报四门全过了,而我的英语一第一次差几分及格,还要准备下次考试,一直考到第三次终于得到理想的分数通过了。所有的课程中英语是实打实的学习,不像其他课程完全是为了考试背题冲刺基本都能过。在第三次备考英语的时候,除了课文做笔记,课后练习题一个不漏认真完成,所有的生词都手写小抄带在上班路上复习,考前冲刺的复习卷子每个题型背一遍,把所有的笨功夫都用到家了。通过英语一最大的收获不是专科证书,而是为本科的英语二打下扎实的基础,几年后考英语二、四级还有公共英语都没用那么大功夫。
专科课程的上课老师基本上都是复旦退休教授,包括自考学院也是由退休教授组建的。两千年前的九十年代末,在复旦的四教五教里,晚上自考的夜校学生到了班级,还有白天的复旦学生在自习,上课前他们自觉地离开教室。除了英语老师是年轻的讲师,教大学语文的也是青年教师,讲课非常有文采各种旁征博引口舌生香。那个阶段,自己还年轻,上班上学兼顾并不觉得累,上到喜欢的课程,经常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因为在懵懂中闯到上海,跌跌撞撞地留下来,每一步的艰难才换来这样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学习氛围。下课碰到和老师一起骑车走过五角场,也会开心聊一路。等公交的站台上,碰到不熟的同学邀请共撑一把伞,心情也感恩和激动。偶尔的大雨天,晚上下课先乘公交,下车之后还要骑回早上留在车站的自行车,一手撑伞一手扶车把手,心里还给自己鼓劲,这大概就是拼搏的过程吧,想到希望就在前方,并不觉得辛苦。
专科证书拿到后,我就从浦东工厂辞职了,此前工厂已经从杨浦大桥下搬迁到更远的孙桥工业园,虽然有班车但通勤时间已经接近单程两小时,换工作是必定的也是恰是时机。之后在求职道路上,如同拥有一块敲门砖,以专科的基础,先后在几次换工作的过程中,又完成本科的学历和学位,并且突破了英语口语的关口,一脚踏进外资的大门,给自己带来职业前途的飞跃。回头想既有对出发时间晚了点的遗憾,同时也感谢自己终于有了出发开头的勇气,感恩岁月给予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