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眼睛要突出壳体两、三十毫米?因为罗浩的球体目前为七个分身所共用。如果不突出体外,势必要转动球体才能看到移动物体,才能扩大视角,这就势必互相影响。所以,尽量减轻眼睛的相对质量,才能提高球体的稳定性,才能减小相互间的干扰。
这就像是一个人如果站在一个小船上,稍有动作就会对小船产生影响,产生晃动。如果一个人站在万吨轮上,你就是跑跳,也晃动不了轮船分毫。
让每个“灵魂分身”都设置两个眼睛,就是从小亮点在开出两个通道,利用地面上纯净石英砂简单加工成透镜形状,经过几天的测试,终于看到了以前熟悉的世界,看着不同的方向。从外形看,一个花生大小的圆球有六条长长的、几乎肉眼不可见的蛛丝触手,还有十二根很肉眼不可见的细小绒毛。
而六个触丝的端部的洞口,由罗南等六个分身自己控制,是全波段接受各种电波或能量波,还是关闭,则根基需要决定。
几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当又一天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罗浩看到的世界于前世完全一样了,但是比前世更清晰。
几只牦牛慢慢的走了过来,罗浩意识到没有设置“耳朵”。毕竟声波与可见光的频谱范围有很大的不同。有了可见光的经验,模仿一下牦牛的耳蜗形状,用几个通道模拟一下,而且利用通道口的水草组成“光圈”,控制声波的声通量,很容易的就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耳朵了。
所以在罗浩这个球体的周围又多了百来根细小的绒毛,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还有写绒毛稍长一些,类似猫科动物的“胡须”,用于罗浩和罗南等人本体的触觉。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如来如来,这样就如原来了!
原来是这个意思。
高兴一下,罗浩将触手放到了牦牛身上。没有控制好力度,还以为是地下的岩石。牦牛悲剧了!眨眼之间牦牛身体上在触手接触的位置,已接触点为圆心,牦牛的血肉、皮毛、骨骼全部消失了,出现了一个半径十几厘米的大洞。罗浩的触手还处于无意识的吸收状态,随着触手的深入,牦牛几乎被贯通。
在罗浩发愣的时间,听到了牦牛痛苦的嚎叫。罗浩看向牦牛,它已经倒在了地上,后退已经失去控制,两只前腿还努力的想站起来逃走,嘴里已经流出了血沫。
又发愣了将近一分钟,看着痛苦挣扎的牦牛。罗西伸出触角,插入牦牛的大脑,控制着吸收的力度,结束了牦牛的生命。而周围的牦牛已经四散奔逃,停在远处观望。
没有注意到,罗西吸收了牦牛的大脑,同时吸收了牦牛的意识。这只牦牛只是记住了周围的地形和牦牛群的关系。而这些地形和对牦牛群的记忆,在罗西等人的眼睛中已经看到,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牦牛的记忆。随之牦牛的记忆被粉碎了。罗浩和分身分享了罗西的感知,知道了周围的情况,自然知道了这群牦牛之间的关系。这就像是动物世界的摄影记者,跟踪拍摄了在这群牦牛半年后,观众对这群毛牛的了解。
看着牦牛残破的身体,罗西等人可以感觉到牦牛的气味,血肉,还有内脏器官的味道,可是这些气味是怎样感觉到的?
对于嗅觉和味觉,罗浩开始研究实验。
人能闻到气味,是因为人有鼻子。鼻腔上方有鼻黏膜。鼻黏膜上有细胞可以与各种气味的分子反应,生成不同的生物电波。这种生物电波传递到大脑,对比记忆库,人就分辨出了气味。通过呼吸,气流通过鼻腔,将空气中的各种气味的分子带来,并吸附到鼻黏膜上。
人的口腔中有味蕾,尤其在舌头上,味蕾分布丰富。不同的食物对味蕾产生不同的刺激,生成不同的生物电波。这些生物电波有的使人的大脑产生很舒服的感觉,这就是各种美味。有的产生刺激可能令大脑激动,比如辣椒。而更强的刺激带来的就可能是疼痛。
但是对罗浩来讲一个比较困难的是,罗浩的体积比较小,可能接触到的各种味道的分子就比较少,而且经过触手的那层神秘物质,所有的物质都变成最本质的质子和中子状态,完全失去了物质的味道。至于光和声波,都没有物质传进球体。那么,罗浩对味道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
而且,罗浩似乎可以感觉很远地方的味道。
罗浩的所有调整都是在限制自己的能力,只是想找回自己熟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