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鞑子放的印子钱咱一概不认,所有借据一笔勾销。
“第四,废奴,今后咱圣武军治下不许再有奴隶,谁家蓄奴的一律放还为民,没有生计的咱给他分田落户,不会种地的给他安排做工,还在别人家当仆役丫鬟的,也要换成雇工契约,主人胆敢阻拦的,老子就一刀劈了他!”
“是,小人谨记。”包衡记下鲁锦的要求,这才告退而去。
等堂内只剩巢湖诸将,还有殷从道、叶升、张焕三人,他们这才继续商量建军之事。
“鲁大哥,咱们以后就叫圣武军了?这名字好听,一听就很能打。”俞通海高兴道。
“对,就叫圣武军。”鲁锦点了点头,朱元璋叫洪武,那咱就叫个圣武,非得压他一头不可。
“那咱们以后还头裹红巾吗?”廖永安也问道。
“这个.”
鲁锦考虑了下才说道,“咱们是借着红巾军的名号才起来的,我建议以后还是配红巾,可以稍作区分,但不能完全脱离。
“今后对外咱们还是红巾军,但在各路红巾里,咱们就是圣武军,他们是头裹红巾,那咱们就臂缠红巾,今后我军将士都配红袖箍。”
这个问题不大,对外还称红巾军,就是为了和其他红巾搞好关系,省的他们来打自己,诸将一致通过。
接下来还有编制扩大的问题,鲁锦依然用的是师团营连排班,为什么不用百户、千户、卫所那一套?
这不只是战术和名称的问题,而是政治和制度问题。
历史上大明为什么后期军队烂的厉害?卫所制绝对要背大锅。
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卫所制的全称叫‘卫所世袭军户制’!
有人觉得烂的是军户制度,但鲁锦觉得重点是那个“世袭”。
不管你这个制度刚开始多好,一旦失去了流动性,不能补充新鲜血液,定然会发生腐烂变质,比如军户田产被武将瓜分,士兵沦为武将的佃户,武将变成地主等等。
所以鲁锦就算建立大明,那也肯定不会沿用大明的户籍制度和军队世袭制度,他是肯定要办军校的,管你是公侯世子,还是普通军官,都得军校毕业才行。
当然,烈士子女和勋贵子弟肯定会有一些优待,这是避免不了的,但军校制度可以杜绝世袭,防止军队腐烂。
不世袭,你还搞什么卫所?卫所制本来就是跟世袭配套的。
其次是战术编组问题,班是10到12人,小旗也是10人,排是50人,总旗也是50人,连是200人,这个比百户要大,但上一级军官只需指挥四个人,战场上能指挥的更加从容。
你觉得千户是指挥十个百户简单,还是指挥四个连长简单?
再上面是营,八九百人,和千户差不多,团也有三千到五千人,和明代的一个卫差不多,所以为什么换个名字就打不了冷兵器战术了呢?
然后是名称问题,师旅团营这玩意本来就是中国的啊,班师回朝,雄师劲旅,团练,民团乡勇,绿营,军营,营盘,这可都是古代就传下来的词汇,说的好像现代凭空造出来的一样。
西周时的周天子还有六个师呢,动不动就喊着不来朝拜上贡,老子就‘六师夷之’,带六个师给你夷为平地
鲁锦用这套编制,现代人可能会觉得出戏,但古代人只会觉得他太复古了。
什么殷商西周老掉牙的词还往外整,不过这样正好符合他公输般嫡传的人设,老子的兵法就是春秋时传下来的,那我效仿周天子弄几个师怎么了?
有本事你去咬纣王啊,你跟他说,别班师回朝歌了,咱改成‘班卫所回朝歌’,不然出戏
鲁锦和诸将商量了一个多小时,定下了大致番号,全军番号为圣武军,鲁锦自领元帅,驻庐州,下面暂设几个团,番号一律用数字,不准打将领姓氏旗,坚决防止军队私有化,加强军事集权!
团上面暂不设师级,因为他们全军现在加一起都凑不出一个师
这次打六安由俞廷玉带队,带三个营,打下六安后再就地征兵扩建两个营,共四个战兵营,一个辅兵营,番号为暂编第二团,总员额4250人,俞廷玉为团指挥使,驻守六安。
廖永坚继续统领水师船队,这俩人岁数大了,让他们先当团级指挥使,给他们个面子。
廖永安他们留在庐州跟鲁锦扩军练兵,为打下一个目标做准备。
就在他们商量的差不多的时候,包衡贴完安民告示回来了,身后还领了几个工匠。
但还不等他汇报工作,又有士卒来报。
“将军,华千户到城外了,还来了个投军的,那人叫徐用,他说他有一千乡勇,要带着兵来投咱们。”
鲁锦闻言脸色顿时黑了下来,他刚打下庐州城,赵普胜不会不开眼的来摘桃子吧?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可郁郁久居人下!
包衡也注意到了鲁锦一瞬间的表情变化,悄悄走到了还算熟识的叶升身边,询问一番,得知那华高就是弥勒教赵普胜的部将,也跟着脸色一黑。
儒生最是讨厌这些邪教!
随即他眼珠子转转,之前没表现好,被老板鄙视了,现在这立功的机会不就来了!
老子刚投的新老板,都准备梭哈了,你跟我说老板头上还有个老大?不行,我必须把他干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