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虽是这样认为,但心里还是默想着能有一个儿子。然后第五个年头三女儿张如梦的降临让他感到生活有了些压力。虽然夫妻俩依然没日没夜的操持家务,但这时他们发现家里的开支已经抵不过俩人在生产队所得的工分了。为了让三个幼小的女儿能吃饱肚子不挨饿,俩老口就在村外的一块空地上挖凿出一块垄地,在上种了一片玉米,地瓜和马岭薯。开始时如玲如月如梦还是特别喜欢吃玉米和地瓜。但时间一长,她俩便开始对地
瓜产生了厌食。夫妻俩只能舍大保小,让如玲多吃,如月少吃,如梦只要愿意吃就吃,不吃就给掺一碗米饭,看着如梦碗里白花花的米饭,如玲是多么羡慕。就这样几年下来只要闻到玉米和地瓜味道如玲便反胃不止。直到现在如玲只要一闻到玉米和地瓜依然反胃。
后来父母便把地瓜刨成细丝与白米搅在一起烧,虽然地瓜味有所减少,但如玲的饭量却减少了,以至到了七岁那年瘦弱的身体看上去营养不良。
张保富由于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生产劳动。他开始感觉自己身体大不如以前,以前一人能挑二百多斤的水柴现在只能挑一百五六十斤了,而且走路也没以前那么稳了,经常感觉身体疲惫干不了太多的农活。他常常感叹一个人的身体怎么变得那么快,怎么没几年就大不如以前了。尽管他现在只有三十五岁。
由于身体的变化,夫妻俩的思想也开始变化了,现在他俩多想要一个儿子,一个等自己老了能接替自己砍柴种地的儿子,他想着,女儿无论多好,嫁出去了尽管还会顾及父母,但总是身边的儿子更能照顾到自己。
然而已经有了三个女儿的母亲柳月芬开始忧虑了,不想再生育了,她怕如果再继续生又)是女儿那岂不是家境更难了。但保富则认为这次必有一个儿子,为了有个儿子他们曾多次求算命先生卜卦过,算命先生胸有成竹的告诉夫妻俩他们这次生的必是儿子。
果然第七个年头,正是入秋时节,他们盼望有个儿子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
张常恒的到来无疑给这个家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在保富可以在众人面前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有儿子了。一方面悬挂在房屋正堂上由县政府奖励夫妻俩的那块写有《光荣母亲》字样的红绸缎匾幅,让他俩看的心花怒放,顿时忘了曾经的劳累和辛苦。
随意张常恒的出生,他们越发感觉家庭的压力更大了。挣的工分没有提高,家里开支却日益增加。但他们苦中有乐,因为他们看到自己老了以后必竟有人接替自己去砍柴去种地,还有许多自己不可能再干的重活有了接班人,心里想着还是美滋滋的。
常恒长大两岁后,如玲已是九岁,上了村头的那所小学就读一年级了。因为家里养了一头猪要照顾,如玲每天放学回家后便拎着竹蓝牵着妹妹如月的手到村外边的田里采摘猪草,然后洗净后和如月一起并排抬回家。
就这样如玲从开始读小学起,就在边读书边拔猪草的时光里度过的。
常恒一天天的长大,白暂的脸蛋,纤瘦的身子看着完全不像个男孩,反倒像个女娃。夫妻俩有时底下私语,难不成常恒本是女儿身,只是他俩求儿子心切,观音菩萨就给随便他送来了一个半男不女的儿子喽。
常恒除了外形酷似女娃外,其他方面倒也和别的男娃没啥不一样。他聪明伶俐,老实憨厚,特别喜欢听人唱歌,模仿唱歌又快又准,他那略带女声的唱腔村里人更喜欢。因此村里人就都把他当作一个女娃来看。他和村里的几个同龄小孩也玩的起来。父母外出去地里干农活时,大姐和二姐去田头地间拔猪草时,他便常常一个人跑到隔壁的陈后生家一起玩耍,常常是一玩就是一整天,直到父母从田里回来他也便回到家了。
就这样时光荏苒,一晃又几年过去了,常恒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大姐如玲却辍学了,跟着父母下地挣工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