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如果再没有人赏识和欣赏,很难再有出头之日,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突然有个大师傅,有个高人看重他,诸葛亮看上他了,要知道,他可是诸葛亮啊,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总经理、CEO,最牛的军事家,三国时代最牛的三位军事理论家,一个是曹操,他为孙子兵法作解,时代第一人。第二个是贾诩,他为吴起兵法作解。第三位就是诸葛亮,他有二十四篇兵法传世,八卦阵传世,而且是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相互结合的一位。
姜维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肯定小心脏碰碰跳动过无数次,我想至此打定了以死相报的志向是他一辈子的信仰。人一辈子尤其在三国这样的乱世,最讲究门阀和出身的时代,姜维背景一般,所以能遇到诸葛亮真的是一生的贵人和恩人。我估计每每睡觉他都能感动的醒起来,写到这里,笔者也是非常感慨,人生走过一半,也有个贵人和恩人,也感恩涕零,做一个感恩的人知恩图报的人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如果后半生笔者还能遇到这样的恩人、师傅、贵人,我想我也会像姜维一样知恩图报,感恩戴德。
尤其,这个贵人恩人还是那种知你、懂你、又了解你,又能扶持你的人,每每夜深人静俩人还能喝上两杯,聊聊人生大事,聊聊人生走过一半之时的那种感慨,聊聊诸葛亮年轻时候遇到先主刘备的意气奋发,聊聊刘备英雄人物的事迹,聊聊未来畅想下如果能报答先主一统天下,老百姓也就不用在受罪了,人啊,到中年想说的话太多,但是朋友又越来越少,能说话聊天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笔者经常夜深人静,点一根烟在地下车库边呆呆的望着,也不知道望着什么,就是偶尔发发呆,人到中年你连发呆的权利都没有,因为你要承担的有很多。
对于男人,两个肩膀是用来支撑家庭顶天立地的,两个手是用来开疆扩土的,一个脑袋是用来谋划未来的,两条腿是用来丈量人生精彩的。
26岁的姜维你知道你有多么的幸运吗?每每读到姜维笔者都羡慕不已。
26岁的姜维就这样心悦诚服跟随着诸葛亮,实现着王业不偏安,复兴汉室的梦想,姜维在26岁这一年内心这团火,这片信仰被彻底点燃了,能跟着名满天下的卧龙先生去追寻理想,能成为先生军事思想的衣钵传人,夫复何求!
诸葛亮非常重视这个弟子,他将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姜维,尤其是他的兵书4卷《兵法二十四篇》。诸葛亮收姜维时,姜维26岁,诸葛亮47岁,姜维的年龄刚好是诸葛亮出山时的年龄,诸葛亮看着这个年轻人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一样的意气奋发,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复兴汉室,一样的知遇之恩当涌泉。所以诸葛亮是倾囊相授的。
我估计,诸葛亮秋风五丈原时,我想他是带着遗憾走的,但是也是带着希望走的,遗憾是因为他没有为蜀汉一统天下,希望是因为他有接班人,文有蒋琬,武有姜维,他是放心身后事的。
第二,追随恩师7年,授业传道解惑
此后7年,他追随老师频频北伐、攻城略地,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也终于理解了先生锲而不舍执著北伐的良苦用心: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诸葛亮心中明白:魏蜀国力差距悬殊,而且时与势皆不在蜀,如果按部就班和平发展,那基本是十输无赢,如果诸葛亮这一代实现不了复兴汉室的梦,那么依靠刘禅很难实现先主刘备的遗愿,所以诸葛亮能做的就是王业不偏安,只有打起来才有转机,实践了才知道机会在哪里?军事上以小胜多,以小博大、成功翻盘的事大有特有,我为什么不能创造奇迹呢?对此姜维深信不疑,所以诸葛亮走后,姜维也一直并称遗愿坚持北伐,即便他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势,那样的内部机会,但是只要他已有时机,他就进攻魏国,他是对魏最强硬的蜀国人。
作为孔明高徒的姜维,下马治国、上马杀敌,文韬武略、堪称全才,但是诸葛亮在7年之后撒手人寰,长期的劳累积劳成疾,最终带着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蜀汉,离开了他最看重的徒弟姜维。
诸葛亮走后,姜维的军权就被刘禅收走,刘禅是一个非常能隐忍的后主,你不要以为刘禅就真的是白痴皇帝,他可不是白痴,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能力不行找个有能力有忠心的诸葛亮就可以为他摆平一切,这个是他的老爹给他的礼物,而诸葛亮死后,他就不会再信任这些手握大权的人物,虽然他们是诸葛亮精心挑选给刘禅的,刘禅会用但不会全部相信,所以蒋琬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地位和信任,他没有开府权,他没有人事任命权。
而姜维也一样,作为一个后来者兼外来者的“引进派”,缺乏根基和资历的姜维当然不会有他恩师那种一呼百应的群众基础和偶像效应,从此彻底成为上没人罩、下没人挺的光杆孤臣。他手里能使唤的兵马也才一两万,他只能一点点的获得刘禅的信任,同事的包容和理解,他是一个前半生幸运,后半生悲剧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