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世子:“大哥,你说你读那么书有啥用啊,真到用的时候还比不上老三呢。”
世子有些气急败坏:“速速住口!”
老二乐了:“急了!”
与老二和世子爷不同,朱棣现在是人都傻了。
老三说的可都是本王的词啊!
奉天靖难这个造反的理由,朱棣当然知道,上辈子造反的时候他就是打的这个旗号。
为了找这个理由,朱棣和道衍翻遍了浩如烟海的大明律法条文,才终于堪堪找到了这么一条像样的条例,其过程是何其艰辛。
朱棣之所以反复询问在场众将,就是算准了没人知道答案,而他则可以洋洋洒洒的告诉众人“奉天靖难”这个答案,得到众人的钦佩与信服。
但现在,这个答案被朱高燧抢先一步说出来了。
朱棣现在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好端端的自己非要装什么逼啊,非得去问一下老三作甚,现在老三真说出了答案,朱棣没词可说了。
同时,朱棣也生出了疑问:老三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聪明了?
自己的儿子什么样,朱棣还能不清楚吗?
论治国谋政不如老大,论带兵打仗不如老二,在朱棣的三个儿子当中,朱高燧最是平庸。
就这么个玩意儿,他能想到“奉天靖难”这四个字?
尽管心中甚是郁闷,但朱棣还是面带笑容的向姚广孝询问:“道衍,你觉得我儿说的如何?”
身披黑色僧衣的姚广孝缓缓睁开了如病虎般的三角眼,微微颔首:“三郡王说的极好,我记得《皇明祖训》当中应是有这句话的,倘若如此,殿下起兵便有了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天下四方,最精锐的边军尽皆控于诸王之手。朝廷要削藩,藩王们又怎会答应,只是大义当头,若是不答应,那便是造反。藩王们宁肯被废为庶人,也没有造反的胆子。”
“而三郡王出的这个主意,让殿下可以名正言顺的起兵,有了这个名义,藩王们就算不帮着殿下起兵,也不会去帮着朝廷来攻打殿下。”
太祖高皇帝在位时让自己的儿子们接手了开国将勋们的军队,其中又以镇守九边的九大塞王兵马最雄。
朱棣便是九大塞王之一,名义上如今的塞王要么喊他四哥,要么喊他四叔。但若是朱棣真造了反,这九大塞王有几个会背刺他,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棣以靖难之名起兵,就算有的塞王或许心生不满,但起码在明面上不会出手,最多也就是冷眼旁观罢了。
这便是为何要师出有名,没了这个名义,建文帝甚至都用不着亲自出手,只需一道圣旨,就算塞王们不愿意,也只能被迫对朱棣群起而殴之。哪怕朱棣有天大的本事,被其余塞王群殴,最后也只能束手就擒。
“嗯,道衍大师分析的很透彻。”
朱棣点了点头,正想夸赞朱高燧两句,但越想越觉得难受。
可恶啊,这个风头本应由本王来出的,被众人钦佩的也应该是本王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