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接过林扬绘制的图纸,在工作台忙碌寻找,终于在一片铁块堆中挑选出一块尺寸合适的原料。可当他审视图纸之际,面色微滞。
图纸的物件非比寻常,是个极度规则不明的特异形状,包含多个不规则曲面,并要求极其精细的制作精度。
图形还叠加了错综复杂的三维曲面,内在构造更为匪夷所思,难度比日常生产的标准部件难以想象地提升了数十倍,甚至超越昨日挑战。
更重要的是,这件作品内里结构复杂如迷宫,图样标注了众多不同直径的螺纹孔,数目繁多令人头疼不已。这些孔的位置精度极其重要,若未能精确凿制,就将破坏外部特异结构的对齐。
易中海细细数去,需加工的孔径尺寸竟然多达58种!
过往,即使最大的工作也只是十几孔的程度,如今这幅蓝图简直是他的极限承受力。
更严峻的是,对每一个特征尺寸的公差标准苛刻到了极点,允许的最大偏差仅0.02毫米,这是对他技术的严峻考验。
易中海内心焦虑升腾,他知道这可能超过了他的工艺范围。
若给他时间,完成这零件尚属可能。然而,身处众目睽睽之下,显然无法享有宽裕的时间去完成。
但他转瞬又坚定地提振精神。此事牵扯到他在厂里的地位以及长久建立的技术口碑。他是轧钢厂中广为人知的技术高手、最年轻的八级技工。昨日已遭受一次挑战,如若此次也无法完成,他名誉将面临重击,他人只会以轻蔑与嘲讽的眼光注视他。
想到这里,易中海暗暗攥紧拳头,绝不甘愿就此失败丢人现眼。因此他深深地吸一口气,强逼自己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图纸和实物之间。
他专注于研究每一处图纸细节,期望从中找到解决之道。随后他稳稳地把原料固定钳床,取出千分尺与划线仪,严谨参照图纸刻度,一步步为钢板勾勒出初步外观。
对于这一系列动作,易中海熟若指掌,毕竟他的经验积累达二十年以。此刻汗水如雨,如同巨石压在胸口般沉闷喘不过气,因为他深知仅仅理解和构建三维结构已是艰难重重。那些曲面下的精确对应,哪怕最小的偏差也会让整件工艺品化为泡影。更甚的,密集的58种不同规格螺纹孔如何处理?确保孔洞完美匹配外部曲度,挑战程度直抵云端。
仅仅想象那些繁复的曲面和嵌套的结构,易中海就感到脑仁要炸开似的压力巨大。
这是在为难技术人员吗?
他的那些简单的轴棒或外壳零部件哪里需要这么费劲啊?
他几乎怀疑这是林扬有意提出无法完成的任务来给他尴尬的处境火浇油。
然而,工件已经入手,轻易放弃岂不是更为狼狈?
易中海只能压抑头痛,同时细致研读图纸,思考加工策略,这样的动作反复了好几次,图纸都被他深深审视得如同有了凹陷。最终,他鼓起勇气回握起车削锤,谨慎地对工作物件初步整形。
他紧握住锤柄的力度达到了全身的力量,害怕哪怕是一丁点儿失误就可能打破薄片一般的工程钢材质件。冷汗在他额头和后背不住流淌,周遭仿佛变得灼热如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