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听到蒋琬如是说,虽然诸葛亮心里早有准备,但当其听到“事态比预想的严重”之后,诸葛亮仍然感到无比惶惑,震骇莫名。
今年入夏以来,虽然蜀中各地断断续续在降雨,但降雨量明显比往年少了许多。
对于古代农耕社会而言,百姓必须看天气吃饭。
这种不寻常的情况,对于曾经在隆中躬耕多年的诸葛亮,不由得不产生警惕。
发现降雨量对比往年在大幅减少之后,诸葛亮当即警觉,下令各州各县的官吏,需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并实时与往年对比,进行汇报。
截止上个月,各地官吏的汇报情况显示,不少地方,已经连续三个月不曾降雨了,多数地方,也已经连续两个月不曾降雨。
百年不遇的——大旱降临……
眼看已到秋稻收获季节,但大部分地方的秋稻,还没有长出稻穗呢,便早已经旱死在田里了。
永安、巴郡、绵竹、江州、宕渠、犍为、武都等地,旱灾灾情尤为严重,今年的秋稻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就算是天府之国的粮仓——蜀都平原,目前也已经出现了旱情。
今年蜀都平原的秋稻,虽算不上颗粒无收,但却不足往年的二十分之一。
诸葛亮得到奏报之后,连忙派出蒋琬、费祎等人带队前往各地实际考察旱灾情况,他们接连发回来的奏报,比各地官吏所呈上来的,还要严重。
他们的奏报显示,旱灾百年难遇,蜀中危!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自从二十七岁出茅庐之后,诸葛亮还从来没有怕过什么事情。
虽然自知情况严峻,但这些年来,他面临更严峻的时候,岂止这一次?!
所以在听到蒋琬的陈述后,诸葛亮很快镇定心绪,问道:“请公琰详细说说,如果事态超出我们的预想,得尽快制定可行的赈灾计划了,否则,蜀中必乱。”
蒋琬连忙起身,来到诸葛亮的面前。
他将自己带过来的一份地图缓缓展开,挂在了墙壁之上。
地图上有各种标识,圆圈,线条,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什么意思。
蒋琬顿了顿,又咽了一口唾沫,才是就着地图对诸葛亮等人说道:
“目前,秋稻欠收最严重的地方,集中在蜀北,蜀东,主要在永安、宕渠、巴郡、江州、汉中、阴平、南广、梓潼、临江……这些地方,秋稻几乎颗粒无收。”
“这些地方的佃农,本来就欠着租子,还指望着秋稻收获之后,交了租能有一年的饱饭,现在看来天不遂人愿,秋稻接不上档之后,他们已经吃不上饭了……”
蒋琬神情黯然,语气极为悲痛的继续道:
“各地衙门按照丞相之前制定的灾荒年赈灾之政策,已经自行的成立了‘粥厂’,开衙门官仓放粮,并开始对当地百姓施粥,各地同样也已启动了捐粮计划,建立了【义仓】,鼓励家有余量的自耕农、富户、乡绅等捐粮……”
“开衙门官仓,捐赠,购买,征收,四步骤同时进行,同步走,”说到这里,蒋琬神情悲哀的摇了摇头,黯然道,“皆是收效甚微。”
蒋琬解释道:“一方面,这些年朝廷征收的已经过多了,各地衙门官仓的粮食,大部分都用于充当军粮了,各地官仓本来就空虚,官仓基本放不出来多余的粮,能勉强维持几个月的‘粥厂’运行已属不易。”
“向有余粮的人家进行征收,显得更不现实,因为今年的税已经征完,各地衙门不敢搞大动作,丞相向来不允许巧立名目收税,由此征收可以说完全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