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失败,让金军一方的步兵,无论是郭药师的常胜军步兵,还是金人在燕山地区抽调的佥军,士气都肉眼可见的低落下去。
相反,开封城的守军士气开始节节攀升,对金军的畏惧在大幅减弱。
连续的胜利,让负责守城的李纲声名鹊起,成了开封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赵桓也趁机让内侍们向外宣传,建立大功的配重式投石车是皇帝从太祖遗留的兵书中发现的。
于是这种新式投石车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太祖砲”……
连续的胜利让开封城的官民百姓都喜气洋洋,但让赵桓郁闷的是,建议议和的人更多了……
确定了金人破城的几率不高,历史的走向并没有被自己这个蝴蝶煽动到不可预测的深渊,赵桓就将注意力从菜市场一样的朝堂移到了其他方面,每天的议政会议都只是去装一装泥塑,任想要议和的大臣们喊破了喉咙,他也只是装聋作哑。
赵桓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小发明上,确切的说是玻璃上……
前面说过,要直接将砂子烧成玻璃,需要两千六百度的高温。
但是如果能在砂子中加入生石灰和碳酸钠之后,玻璃的形成温度就会降低到1500度。
虽然在宋代的技术条件下,要让炉温维持在1500度,依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这个时代玻璃的生产本身就不需要窑炉温度维持在超高温度,只需要炉内局部积温能达到要求,就能产出玻璃。
比如以前工匠们在没有加入生石灰和碳酸钠的时候,也能少量的产出玻璃制品,这就说明,他们的窑炉在局部甚至能积蓄到2600度的高温。
当同样的窑炉条件,玻璃的产生温度下降了一千一百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玻璃的产量会呈几何倍的增长。
当加了皇帝给的神秘白色物质后,将作监,琉璃作的大匠刘宝成在打开窑炉的一瞬间差点没疯了!
往常开炉后,琉璃匠们需要先将炉料洗净,然后像淘金一样,一点点的翻找炉料,一炉装几百近砂子,最后能翻出几两碎玻璃都算是运气极好了,大多数时候都是一无所获。
但这一次呢?满窑的玻璃啊!
炉心那里,直接是磨盘那么大一整块啊!
这是什么!
这是宝石啊!
磨盘那么大的宝石!你敢相信?
事情很快就惊动了李佖,他到现场一看,也差点疯了。
之后,他就连滚带爬的冲去皇宫,向皇帝报告这一吉兆。
赵桓很快在浩浩荡荡的仪仗的簇拥下来到了琉璃作。
他在李佖的带领下,穿过杂乱的厂作院子,来到已经冷却的窑炉前,向里一看,只见炉子底部一团浆糊,只有中间磨盘大小的区域是纯玻璃,再往外就是玻璃中混杂着大量的沙砾杂质,到了最外围,就是大量砂砾被少量玻璃凝结在一起了。
对于这一炉脏兮兮的玻璃,赵桓其实没有太大感觉,对于任意一个现代人来说,这样难看的玻璃都和砂砾没有太大区别。
不过他还是装作十分高兴的样子,当场宣布,这是祥瑞,吉兆,是列祖列宗保佑。
之后,赵桓询问了刘宝成,这些玻璃接下来怎么处理。
这个皮肤黝黑的老匠人告诉他,这些玻璃会被敲碎,仔细挑拣后,送入小窑里重新烧软,然后进行压制或者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