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赵桓手下的其他骑兵,最好是和步兵配合使用的话,那宋江的这支骑兵就完全可以单独使用,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步兵。
赵桓早在去年就让人在洛阳北部的平津和孟津,以及北邙山上各建了一座大营。
抵达洛阳后,姚平仲住孟津,宋江,刘锜住平津,翟家兄弟的纯步兵则住北邙山。
皇帝跑了,相公们留在汴梁也没用,皇帝不用印,也发不出圣旨去。
相公们也只得灰溜溜的跟着去了洛阳。
相公都走了,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也没办法留着了,各分了一部分要紧人,也跟着去了洛阳。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宋朝这次迁都搞的极为潦草,各部老爷初到洛阳,都只能凑合。
好在洛阳的皇宫于徽宗政和年间废了大力气重新修缮过,赵桓又提前一年就派太监和将作监的人过来准备,他自己的居住环境倒没有下降,官员们办公的地方也是不缺。
至于官员们住的地方,那大家就只能暂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洛阳作为西京,本地也有不少世家大族,许多京官告老后也喜欢来洛阳定居,官员们到不愁没有地方租房子……
对于官员的生活质量,赵桓除了给各级官员们发了一份租房补贴,又命将作监在洛阳征地修建一批官邸后,就不再多关注了,交给吴敏他们自己折腾去。
赵桓在洛阳住了一晚,第二天就亲自出城,沿着洛河河谷进行考察。
经过一个星期的挑选和讨论后,将作监的工匠们带着本地厢军开始在洛河上游挖掘沟渠。
这一次,赵桓准备将洛河上游的水引到一片山坡上,然后沿着山坡,修建垂直于山坡上主渠的支渠,利用这篇接近三十度的山坡落差,建立一系列的水力工厂!
经过计算后,赵桓决定在这片山坡上修建十三条支渠。
因为要供应十三条支渠,主渠的水量就成了关键,经过计算,这条主渠被设计成十米宽,三米深,工程量相当大,好在长度不长,只有十四公里。
……
为了更进一步的增加水泥产能,赵桓又开始研究真正的水泥制造工艺!
他让人在洛河边修建了几座水车,开始在河岸边试验真正的水泥窑。
水泥的烧造,在网络小说上出现的频率很高,网上的资料也很多,随便找找就能找到水泥的烧制配方。
把石灰石和黏土磨碎后按照六比一的比例混合,放进炉子里,以1200度做优的高温煅烧两小时左右,煅烧后的熟料再次磨碎,再掺入少量石膏粉,就能得到我们最常用的水泥。
如果再加入6%的铁矿粉,还能提高水泥的质量,但烧制的炉温也要提高到1450度!
这些东西,赵桓前世要么看小说看到过,要么自己在网上搜索看到过。
其实前世他看过早就忘了,此时,这些资料却在他脑海里纤毫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