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入侵东晋边境没几日,豫章郡公府中将领骆冰“谋作乱”,被诛杀。
何无忌这时正好也赶来与刘裕商议如何应对南燕入侵,当他听到骆冰的事情后,就向刘裕建议,不如借着这个事情,打击政敌。何无忌也想趁机报复殷仲文,出一口恶气。
于是以骆冰与桓玄余孽勾结,想要里应外合,谋害国家重臣的罪名,将永嘉太守骆球(骆冰之父)、桓胤(桓玄之侄)、东阳太守殷仲文及其两个弟弟,全部诛杀。
这件事震惊了朝野,舆论议论纷纷。
南平郡公刘毅也在与幕僚商议此事。
“主公,豫章公罗织罪名,排除异己,诛杀朝廷大臣,百官摄于他的威势,纷纷投靠,再这样下去对您不利啊!”
“推翻桓楚,收复荆州,迎回陛下,皆赖主公之力。而今豫章公权势滔滔,领徐、兖二州,其弟辅国将军刘道规领荆州刺史,安城郡公亦与其交好。主公若还是退让,今后朝堂上哪还有立足之地。”
“主公,王谧老儿卧榻不起,孟尚书对他早有微词,如今正是夺下扬州刺史之位的好机会。”
对于现在的局势,刘毅府中幕僚也感到惴惴不安,纷纷劝谏道。
“刘裕虽咄咄逼人,我却是不惧他,王谧老儿病重,但此时并非拿下扬州刺史之位的最佳时机,可早做打算,缓缓图之。”
随着北府军众人登上高位,掌握了东晋王朝的大权,他们内部之间的摩擦也愈发激烈。
刘裕、刘毅、何无忌、诸葛长民、孟昶,这几人是决定推翻桓楚时的主要参与者。当然,他们几人也是受益最大者。
举兵时,外有忧患,他们尚能同心协力。等到大权在握,众人之间的矛盾就爆发出来了。
主要集中在刘裕与刘毅之间,刘裕的盟友是何无忌,刘毅则是和诸葛长民、孟昶联合起来,抱团取暖。
刘裕与刘毅的第一次冲突是刚刚推翻桓楚,攻占建康之后。
刘裕推荐与他交好的王谧任扬州刺史,以此来团结士族。
王谧在桓玄篡位时,曾解下皇帝的玺绶献给桓玄。
于是,刘毅就找到王谧,恐吓他道:“玺绶安在?”
其实就是刘毅不想让王谧担任扬州刺史,就拿他曾经投靠桓玄的事情吓唬他。
王谧确实被吓住了,回到家中时常感到惴惴不安,后来他逃跑,也与这有关系。
这是刘裕与刘毅的第一次冲突。
第二次是因为刘敬宣担任江州刺史的事情。
两人之所以有摩擦,说白了还是权力分配问题,都想扶持自己的盟友占据高位。
如今的政治格局是,刘裕、何无忌、刘道规出镇地方,王谧在朝中策应。
刘毅、诸葛长民出镇地方,他们的盟友孟昶在朝中担任尚书仆射一职。
现在,王谧病重,刘毅、孟昶、诸葛长民蠢蠢欲动,想要拿下扬州刺史的位子,这样就能更好把控朝政大事。
朝堂上除了这两方势力在相互争斗,还有司马宗室想要重新掌握大权。
比如,武陵王司马遵曾任命司马休之为荆州刺史。结果司马休之出镇江陵没多久,就被桓玄余党击败。于是刘裕趁机派人将荆州收复,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朝堂外,桓玄余党基本都被平定,只有少数余孽窜逃在外。
本是益州司马的谯纵,在义熙元年二月,援助江陵途中,起兵反叛,利用蜀人不愿东征的心理,攻占益州,割据蜀地,史称谯蜀。
另外,海贼王孙恩的妹夫卢循割据一方,朝廷来不及征讨,于是任命他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
总之,看似统一的东晋,其实内部也是乱成一遭。
如果说,东晋只是内部乱,起码还能维持表面的统一,那北方则是更乱了。
北魏、后秦还算稳定,南燕则是时不时的骚扰东晋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