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徐庶回到自己座位之后,士颂又拿出了一把文兴剑,只是这一次,士颂停顿了许久。
正当众人不解时,士颂看向了天空,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智起荆南,成我基业,辅我初始,遗计安楚!叔长,魂兮归来!”
在场的所有人,在听完传音部队高声喊出士颂的话语后,也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士颂手下的谋士里,曾经最为倚重的人,地位堪比刘巴的人物,便是马玄了。
高台下,马良和马谡紧握拳头,内心激动无比。
马良的眼里,泪水不住的打转。“兄长,主公他,没有忘记你,没有忘记我们马家的功勋。”
这时,礼仪官高声喊道:“马玄大人已经故去,由其弟马良登台,代兄接剑!”
听到这话,马良连忙擦干眼泪,整理衣襟。
这次登台受剑,是代兄登台,他不能失了兄长的脸面,不能失了马家的仪容。
看着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马良,如今也已经成年,而且屡次在自己身边建言献策,士颂此刻,越发地怀念马玄。
最初桀骜不驯,不愿为自己效力,后面又屡出奇谋,帮助自己拿下荆南,遗计定荆北,成就自己的基业。
想起故人,士颂的心里,怎能没有感慨。
“我常常在想,若是马玄尚在,我是否会有那日关中之败。如今的我,是否早就已经入主中原了。”对着马良,士颂的话语里,满是可惜,满是对马玄的看重。
马良接过属于马玄的的文兴剑,说道:“承蒙主公看重,家兄能遇到主公,带着我们马家效力主公,是我们马家之幸。过去种种,我们无法改变。还请主公和我们一道,看向未来,努力开创盛世,想来,这也是兄长之所愿。”
士颂点头,心说自己确实没有白费苦心,前期努力培养马良。
现在,已经是收获了一个良臣,这小子,绝对是未来自己麾下的股肱之臣。
自己麾下年轻一辈的文臣之中,便是以马良,潘俊以及现在随侍自己左右的陆逊三人,最为出名。
他们被称为荆楚三俊杰,在士颂集团内部,都认为这三人的前途一片光明。
等马良回到自家位置,年轻气盛的马谡连忙接过文兴剑,不停的抚摸,而后对马良说道:“四兄,以后我们俩,也要和三兄一样,为我们马家赢得荣誉!”
马良微微一笑,对马谡鼓励几句,但他隐隐觉得,自己说不定,也会有一把。
所以才把马玄的文兴剑,交给了马谡。
高台上,士颂又拿出了一把文兴剑,朗读一般地高声背诵着早已准备好的台词。
“开荒输粮,囤我国本,大义援难,活民无数,广元之功,天下百姓,熟不知耶。”
这一把文兴剑,士颂则是给了石韬石广元。
历史上的石韬,最为出名的不过是因为他是诸葛亮的朋友。
他在魏国为官,也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但在士颂这里,石韬主管士颂麾下的农业,不论是荆州,交州新法的推行,农业制度的改革。还是从中南半岛开通粮食之路,为士颂集团,购入大批粮食。
有他石韬在,可以说是为刘巴省了不少力气。
另外,也正如士颂所说,士颂几次大规模的收留流民,也都是石韬组织人手,为流民准备粮食,支持他们渡过最初的困难时光。
甚至在不少流民心中,石韬那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是他们全家的恩人。
石韬现在,也是傲然站立,面带笑容。
在他的预计中,自己也应有一把文兴剑才是,但士颂刚刚赠剑的人,其功勋也确实比自己大。
不过还好,自己这里,还能有一把文兴剑。
“毕竟农业乃是国本,由我负责的农业事务,已经让荆州有了天下粮仓之称,主公怎么可能会落下我。”
石韬志得意满地接过了属于他的文兴剑后,士颂拿出了第七把文兴剑。
说道:“此一人,内可治民,外有辩才,荆南义助,管鲍贤辅,顾子叹,吴中俊杰也。”
这一把文兴剑,士颂的情感大过功勋和能力。
要说能力,顾徽的能力肯定比不过他的族兄顾雍;要论功勋,顾徽只是最初时期的外交之臣,后面更多的外交都被士颂交给了蒋干。
而且就算是两人都以辩才闻名,蒋干的实力也绝对在顾徽之上。
但士颂依旧给了顾徽一把文兴剑,这把剑的意义,不在顾徽那些普通的日常功勋上,而是在于他顾徽作为自己清远起兵开始,就跟随自己的老班底,士颂必须要给他敬重,承认他的苦劳。
另外一方面,顾徽和马玄二人,可以说是亲如兄弟,所以士颂才会说管鲍贤辅,把马玄比喻成管仲,他顾徽便是鲍叔牙。
这把剑,与其说是给了顾徽,不如说是给了自己的功勋故旧之臣。
顾徽,恰好是最为合适的那个代表人物,仅此而已。
下一把文兴剑,士颂给予的人,又有他的特点。这人主管着士颂的人才选拔,主持着士颂的科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