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车厢:普法战争,铁路决定战局
普鲁士打败奥地利后,德意志的崛起和统一只剩最后一个障碍,也是最大障碍,那就是近百年来压得德意志喘不过气来的法兰西。
普奥战争后,普鲁士南部紧靠法国的四个小国还仍然没有统一,这四个小国是法国的势力范围,普鲁士一旦强行占领,法国一定出兵会干涉;除了这德意志的这四个小国,普鲁士还盯上了法国本土北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两个德语区。阿尔萨斯的西部是山,北部是森林,是进行战争防御的理想场所,而洛林则拥有丰富的煤铁矿产资源,也是法国的重工业基地。
早在普奥战争前,富有战略远见的俾斯麦就给法国下了一个套子:与奥地利开战前,为了得到法国的支持,俾斯麦口头同意法国占领比利时和卢森堡。
普奥战争刚结束,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就派大使要求俾斯麦兑现战前的诺言,并提出德意志南部四个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这四个小国已经是普鲁士的囊中之物,当然不可能给法国。俾斯麦在法国大使面前略施小计:他不动声色,要求法国大使把这事写成备忘录,说自己要跟国王商量。法国大使没有多想,认为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就立即照办了。
俾斯麦拿到法国的备忘录后,根本没有去见德皇,而是直接把备忘录给了英国和俄国。
比利时是永久中立国,而且,英、法、普都签过字,法国吞并比利时当然会遭到欧洲列强反对,关键这地方对英国的安全非常重要,这里与英国就隔着英吉利海峡,如果被法国人占领,整个英吉利海峡的大陆端就会被法国控制,随时可以切断英国海上运输,威胁英格兰东南部,英国人反应极其强烈。
俄国是法国的死敌,当然也不允许法国东进,所以,这份备忘录的泄密一石二鸟,挑起了法国与英俄的矛盾。拿破仑三世反应过来后,立即火冒三丈,扬言一定要教训普鲁士。
普奥战争后,法国已经感觉到自己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而普鲁士要彻底统一德意志,必须要打败法国,既然双方都打算打一仗,那就各自准备吧。
普鲁士和法国一边剑拔弩张,一边纵横捭阖。
法国首先找到了普鲁士的冤家对头奥地利,极力拉拢奥地利。因为普鲁士的西边是法国,东边是奥匈帝国,两国一旦结盟成功,普鲁士寝食不安的日子将来临。
本来,奥地利在1849年已经吞并了匈牙利,由于普奥战争的失利,匈牙利人趁机闹独立,最后,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一个王国,并拥有自己的国王、议会和海关,奥地利也改称为奥匈帝国,实际已经分裂成为了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而且,奥匈帝国的战略重心是与俄国争夺巴尔干地区。最重要的是,由于俾斯麦的高瞻远瞩,普奥战争并没有让奥地利与普鲁士结仇,相反,奥地利还觉得普鲁士给足了自己面子,在自己失去抵抗时,普鲁士没有兵临维也纳,再加上两国都是德意志民族,奥地利更倾向于普鲁士。
奥地利拒绝了法国的要求,法奥结盟落空。
拿破仑三世在拉拢奥地利失败后,就临时抱佛脚,试图找俄国结盟。
俄国对法国恨之入骨,就是在17年前,法国联合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痛打了俄国,让俄国海军失去了黑海的出海口,俄国此时巴不得普鲁士能把法国打趴下,自己伺机得到黑海出海口。
拿破仑三世接连碰壁后,试图拉拢当时人皆可欺的意大利。
意大利此时正享受着普奥战争得到的果实——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尽管被奥地利打败,但是,由于与普鲁士的结盟,他从奥地利手上收回了威尼斯地区。此时,法国在罗马还有驻军,意大利虽然没本事,但是有梦想,还盼望法国战败,自己能收回罗马。
所以,法国与意大利结盟的计划也失败。
转了一圈,拿破仑三世发现法国已经陷入了空前孤立,他就开始临时抱英国的大腿。
英国心情非常复杂,传统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国间的势力平衡,他不愿意看到欧洲大陆一国独大。由于拿破仑横扫欧洲还令英国人心有余悸,这个拿破仑的侄儿办事高调且不按常理出牌,所以,英国对法国的警惕高于对普鲁士的担心,不过,英国还是给了法国面子,表示愿意调停法普之间的矛盾。
可是,拿破仑三世还是充分相信自己的势力,对英国的调停不屑一顾,他表示:当盟友可以,当调停人免谈。双方都在纵横捭阖,都在磨刀霍霍,战争万事俱备,只差借口。
很快,战争借口就来了——西班牙王位继承人的问题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女王伊沙贝拉被推翻,流亡法国。1870年6月,伊莎贝拉在巴黎正式退位,宣布由其子阿方索继承王位,但是,以塞拉诺为首的摄政团队却不同意,这样,西班牙王位出现了空缺。
又是王位继承问题,俾斯麦再次看到了机会,他派人收买西班牙临时政府,提议让威廉一世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这位亲王与西班牙王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俾斯麦的意图很明显,西班牙在法国的西边,普鲁士在法国的东边,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的国王,普法一旦打起仗来,法国将腹背受敌。
这种明显的危险拿破仑三世当然也明白,随即,他就把抗议书递到了威廉一世的手中,抗议书说,西班牙王位应由西班牙人来坐,不然的话,法国也可派去一个国王!同时,法国政府内部也慷慨激昂,他们要求普鲁士必须收回成命,否则,将把这件事等同于宣战。
受到了法国的压力,利奥波德亲王在别人的劝说下,宣布放弃西班牙国王候选人的资格,他说:“本来,只要西班牙人拥戴,我可以去做他们的国王,但是,我不想为此引发一场欧洲战争”。
按理来说,西班牙王位问题就该结束了,可是,拿破仑三世看到事情这么简单地结束了,觉得不过瘾,决定加戏。
他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令法国大使去面见威廉一世,要求威廉一世做出书面保证,今后决不再派任何普鲁士人去当西班牙国王。1870年7月13日,威廉一世在科布伦茨东郊的埃姆斯温泉度假村会见了法国大使,听到法国的要求,就来脾气了,本来这事情已经翻页了,法国还要求这么一个声明,简直是无理取闹。他断然拒绝了法国大使的要求。按照惯例,威廉一世把会谈结果用电报告诉了俾斯麦。
俾斯麦此时正在郁闷之中,如果没有法国干预,利奥波德亲王已经成为西班牙国王了,他正觉得难以咽下这口气时,威廉一世的电报到了。
电文的主要内容:“法国大使贝纳得梯在花园里咄咄逼人地向国王提出要求,要国王允许他立即发一封电报到巴黎,说国王保证将来任何时候都不会同意利奥波德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国王对这一既不公正又不可能的义务,予以严辞拒绝,国王决定在涉及这一问题时,不再接见贝纳得梯大使,而只派一位侍从副官告知他:‘国王陛下现已收到亲王的来信,证实了贝纳得梯从巴黎获得的消息。此外,再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俾斯麦仔细阅读着电文,突然他抬起头,对着身旁的参谋总长毛奇发问,是否有把握战胜法国。毛奇一听这句话,眼睛都发绿了,他为了普法这场战争,已经精心策划了四年,这四年中,部队经过了无数次推演,他等待俾斯麦这句话也有四年了。毛奇立即拍胸脯表示没有问题,俾斯麦则立即动手改了电文,删掉了一部分,于是电文便成了这样:
“在西班牙王室正式向法国政府禀明霍亨索伦家族王储退位的消息后,法国大使贝纳得梯在埃姆斯向国王陛下提出要求,以使他可以电告巴黎:国王陛下保证在将来任何时候都不同意霍亨索伦家族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国王陛下拒绝以后再接见法国大使,并命令侍从副官转告法国大使说:‘陛下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埃姆斯电报”。内容没有变太多,但是,味道已经变得大不一样了:前电文意思是对于就这件事不接见法国大使,而后电文,态度强硬,表示再也不见法国大使了。毛奇对这份电报进行了评论:“原来听起来是退却的信号,现在是回答挑战的号角”。
第二天,报纸公布了威廉一世的“埃姆斯电报”,但内容已经变味了。拿破仑三世看过电文后果然恼羞成怒,以法兰西民族的尊严遭到污辱为由,要求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