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才宣布完这件事以后,并没有感到如释重负,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他先来医院看望了林华,虽然和大夫说的一样,林华的意识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恢复了,但他的伤势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好,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他能下地走路也不是没可能。
他又留下一大笔钱,对着医护人员千叮咛、万嘱咐,这才放心的走了。
下一站的目的地,是木镇。
张大才乘车,经过多半天的旅途才到达这个地方。
之所以来这儿,是因为随着煮串儿经验的丰富,他发现,除“小张小吃摊”外,北代镇和周边城镇也开起了类似“王家小吃摊”、“李家小吃摊”的煮串儿店,而且其他店面在延续了张大才的风格后,纷纷推陈出新。
照这个局面发展下去,只怕自家店迟早退出历史舞台。
于是,他决定改进,改进的第一步,自然是从食材入手。
随着化肥、农药的大肆使用,现在的蔬菜大多属于速成品种,菜农为最大化的追求利益,只考虑产量,不考虑质量。
这就导致许多蔬菜看起来干净、卫生,但丧失了儿时父母为他煮串儿时的那种味道。
那种味道之所以到现在都难以忘怀,是因为过去的蔬菜种植技术还没有兴起,人工干预有限,最大保留了食物最原始的味道。
而木镇,作为整个北方种植蔬菜的大镇,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如果能在这里选择一些儿时的品种,相信煮串儿的味道会更上一层楼。
他跑遍了木镇周边所有的大型企业,询问了好多当地菜农,想向他们寻求合作。
但一听到张大才的条件,人们差点儿笑掉大牙。
他既不要能让植物快速生长的各种农药化肥,也不要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他要的,是儿时的那些蔬菜种子。
那些东西,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他们味道虽然好,产量却不高,西红柿只能结几个,马铃薯个头也没市场上的那么大,如果真要大力种植,岂不是成了一种倒退?
但张大才无所谓,他一心就要种子。
木镇的人们看他如此执迷不悟,在摇头为他感到可惜的同时,还是拿出了他需要的那些被淘汰的种子。
收获满满的张大才归来后,已是一周有余。
此时的北代镇,正是适合播种的季节。
于是张大才回到店里,再次宣布了他宏伟的计划——去种地。
这个决定一出,果然又引起了众人的反对。
“种地?你疯了吧?咱们店里蔬菜、肉食品、海鲜哪个不是供应充足?好多供货商一听是咱们店里需要,都抢着供货,生怕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你倒好,自己种地?你有经验吗?”大强头脑还算冷静,他给张大才一通分析。
“大强,我问你,你吃过瓤子特别软的西红柿吗?还有黄色的胡萝卜?”
“没有。”大强如实回答。
“我这次去木镇,就是去找这些东西的种子。”张大才认真地说。
“咱们店里的客人目前来看还比较多,但是周围的抄袭者也越来越多,如果咱们不改变,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如果我们能种出不一样的蔬菜,在食材上取得突破,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大强还是有些担心,“可是种地需要时间和精力,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照顾菜地啊?”
“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可以请一些农民帮忙种地,我们只要提供种子和技术就行了。”张大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