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新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刘稳,是汉光武之子沛献王之后,因家族世代旁支因此流落到赵国易阳县,其父刘贲,曾任县中小吏,其父早逝,刘稳少孤,自小奉养老母,未曾入仕。
刘稳自小出自皇族后裔的责任感,孝顺至及,从小就受到家中长辈的资助求学,曾经遍访群贤,后来与妻子张氏勤恳多年,养育了五个儿子。
并且每一个都教他们读书,拜师在当地有名的大儒,虽然学问做的有高有低,但是在这个年代里,本来文盲率很高,但是五个儿子都识得字,还从小教育他们学武艺,练习骑射。
刘稳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儿子们将来有一个能够出将入相,位列三公,重振家族,端端的不能一辈子只能为无名小辈。
刘稳的谆谆教诲影响了几个儿子的成长,老大刘武自小就想成为卫青、邓禹一样的名将,老二则希望成为治理一方的刺史,老三从小不爱说话,也从不向别人透露自己的想法,老四则是希望成为司马迁、班固一样的太史公。
虽然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至少他们没有一个的目标是仅仅苟活在这个世上,没有成为知道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眼看着五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刘稳的心里自然也就多了不少的喜悦与从容。
刘镇醒了过来以后,逐渐适应现在的身体和他本来的思维方式,加上张宇本身就是汉语言文学硕士,后汉书自然早已经熟读,当和老大刘武的交谈中得知。
原来现在的皇帝是刘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宠幸宦官的昏君—汉灵帝,后来诸葛孔明的出师表里说到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其中的这个“灵”就是现在的皇帝刘宏。
刘镇盘算着,这样的皇帝统治下的国家,不过多久就会天下大乱,黄巾起义是哪一年来着,应该不久了吧,冀州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河北,在现在的这个年代是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的军事必争之地,所谓的“天公将军“张角”就是在冀州起事,从而让各地的诸侯并起,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覆灭。
张宇的意识虽然逐渐占领着这具身体,但是身体主人本身的意识还是存在,只是逐渐微弱,心底一个声音不停地重复,刘镇,你要在这个时代里面好好的活下去!
想到这里,穿越而来的刘镇逐渐盘算着如何才可以在这个年代活下来。
去当官?刘稳虽然是皇族后裔,但是像他们家这样的皇族旁支末系别提和现在的皇帝,哪怕是郡王都隔了多少辈了,除了姓刘,大家都根本不是一路人,被称为“皇叔”的刘备号称中山靖王之后,那个中山靖王还是西汉的王爷,出场的时候可不就只剩下织席贩履为业了,而且现在的这个年代讲究的是“举孝廉”,没有声名远播的影响力,又有谁会愿意举荐自己这个升斗小民呢?
从商?后世的商人地位可十分高,但是在这个年代,种地才是平民百姓的们的生存之道,不说官方不怎么支持经商业者的行动,哪怕是地方官吏也不怎么待见,这个年代也不太平,经商所承担的风险太大了,可一不小心把命都搭了进去。
刘镇翻来覆去地思索着如何在这个年代安安稳稳地活下去,或者说来到这具身体,以后可以保护好这具身体的家人,此时的他没有多少宏图大志,只是从后世者的角度,知道以后的乱世会有多么的惨烈,曹操诗里面说的“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说的就是这个乱世对百姓的影响有多大,距离那个豪杰并起,互相攻伐的乱世已经很近了。
老二,你怎么这么不经打,平常看你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念书,骑射功夫也很了得,怎么昨天和鼓楼村的那群宵小打架的时候,不到一回合你就被打晕了,害我担心了好半天,刘武说道:
老大,老马有失蹄,他是偷袭我的,要是正面应战,再来俩我都不怕,刘镇说着。
你知道么,父亲正在给我物色媳妇,想让我今年成亲,我可不想就待着这里,成亲生子,过一辈子,我有个想法想要拉上你,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干,刘武问道;
你说,大哥。刘武和刘镇只差两岁,平时老三是个不爱说话的主,啥事儿都有自己的主张,老四纯粹就是个没长大的跟屁虫,老五就别提了,还是个孩子,老大刘武平时有什么事情也都是和老二刘镇商量,毕竟年龄相仿,而且老二也很有自己的主张。
我爱读《汉书》,书上说;霍去病将军曾经率领精兵追击匈奴,并且曾经说下“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之语,听来往的客商说,代郡北面的鲜卑人,渔阳东面的乌桓人,都是一群凶狠的强盗,这些年没事儿就到我们大汉的土地上来劫掠,以前我们有陈汤,窦宪将军在的时候,把这帮游牧人打的落花流水,这两年,朝廷征伐的大军屡屡失败,打不赢鲜卑了,连乌桓这样的小部落也开始欺负我们了,听说他们的骑兵可以在幽州的地面上畅通无阻,随意劫掠!
我想去北方,去幽州,去从军,男子汉,大丈夫!只要手里拿着刀,胯下骑着马,背上有弓,腰上有箭,哪里还怕什么鲜卑、乌桓的,将来我们斩敌建功,封妻荫子,可不比在这地方黄土朝天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