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商贾百姓们对王莽的“六个货”嗤之以鼻,
只认可铜钱,尤其是五铢钱的硬通货地位。
没过多久,王莽就发现他的第三次币改再次遭到了市场的狠狠打脸。
他愤怒下令,任何敢使用五铢钱而拒绝使用他那六种“宝货”的人,都将被发配到边关去!
然而,王莽的严厉打击并没有挽回市场的信心。
相反,整个市场在他的高压政策下彻底崩溃了,没人再愿意做买卖。
通货紧缩导致市场交易变得萎靡不振,王莽的三次币改更是将整个社会推向了死寂的边缘。
最终,在现实的压力下,王莽不得不再次妥协。
恢复了大钱和小钱两种简单的货币形式,并停止了龟、贝、布货等复杂货币的使用。
这是他无奈之下的最后一次货币改革。
王莽终于认清了现实,废除了那些繁杂无用的货币种类和品级制度。
发行了货布和货泉两种新货币,其中货泉的重量回归到了传统的五铢标准上。
一个货布等于二十五个货泉的简单换算关系也让人们重新找回了交易的信心。
货泉的回归标志着王莽币改的彻底失败和结束。
然而此时此刻他的幻想家实验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他的胡乱折腾下全体百姓已经被“精准致贫”了一遍……
货币改制彻底宣告失败,成功实行的反而伤害更大。
因为有汉朝之前的经验作为借鉴,盐铁酒的专卖制度以及对名山大泽的征税得以顺利推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改制措施一直持续到新朝覆灭前才被取消,足以说明其推行的顺利与成功。
这些改制措施也确实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
然而,也正是这一经济上的成功,在无形中破坏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专卖制度虽然打击了一批富商,但普通百姓并未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他们再次陷入了与当年“盐铁会议”相似的困境。
不得不从官府购买质量低劣、价格高昂的专卖品。
这种情况无疑加剧了百姓的负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同时,对工商部门的征税也几乎摧毁了社会的商业流通。
那些原本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
如靠挖掘山珍、捕鱼为生者,以及四处游方看病、看风水的从业者,
他们勉强能够维持生计,却还要被征税。
尽管税额不大,但对其生活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的不公与矛盾。
这些改制措施越是成功,就越是凸显出法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而儒家的初心则被逐渐搁置。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类改制措施——五均赊贷,更因为人为因素而走向失败。
五均司市师、交易丞、泉府丞等众多官员被安排在供销、信贷、定价等关键位置,这无疑为权力寻租提供了便利。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这些制度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反而滋生了一群贪婪的蛀虫,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想到了历史上并不遥远的汉武帝时期,
而有些人则联想到了更为遥远的秦始皇时代。
无论是改制背后所体现的统制经济思维。
还是通过严刑酷法来约束执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