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怒火中烧,目光如炬看着常伯熙,鼓励他说出来。
罢了!常伯熙听到这话,心一横,宁死老子也不替你们背这个锅,你想除掉本官,本官先出掉你们爷俩:
“确实听说过这事,不过也确实和府衙无关,下官便没有过问。只是听说田县丞和田书办操办。所募钱财,为的是修县衙修县道,也是利民的好事。”
马宁远面色阴沉,大堂内鸦雀无声,充满肃杀之气。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田三六这小小青衣书办身上。
乡绅里老们担心,马宁远怒心,谭纶除了痛心外还有三分杀心。
“堂尊定是听错了,是三成,不是四成。非是修府衙和道路,而是百姓们为了能够在不闹饥荒的情况下更好的改稻为桑,用来买粮的钱。”
田三六十分淡定:“若是缴不上的,由里老们代缴的,待长出桑产了丝补上,才要补四成。若本月便缴上,便是三成。所募钱财全部用来买粮,只为保证改稻为桑时不会有任何百姓因执行国策而缺粮挨饿。剩下的粮全存在义仓当做储粮,以备灾荒,若其他县缺粮,也只以售卖时的市价借售,所得钱财再退还百姓。”
说着看向一旁,马上有人捧着一摞账本站在他身边。
“此乃所募具体账目,每一笔记的清清楚楚。”他说完,马上有人接过来递给马宁远,马宁远大略翻了翻,心安下来,让人递给谭纶。
谭纶则仔细的翻看。
田三六又拿起一本:“这是与之对应的名册。分两本,便是怕有人做手脚。乃是小人的个人习惯。”
又有人递上去。
田三六又拿起一本:“这是购粮账目,何人去买的粮,何人运的粮,何人运到粮仓,何人交接,粮价多少,买了多少石,粮仓收到多少石,均有记录,也全都有当事人签字画押。”
他没有马上递上,反而翻开:“比如这第一天,便是沈八去买粮,齐大柱运到淳安,由赵班头运到粮仓,粮仓接收乃户房高司户。”
他每念一个人,便有一人走出人群,站在他身后,见礼称是。
田三六将账册交上去,看的马宁远和谭纶心惊担颤,每一笔均如他所说,处处都有人签名画押,绝无作假的可能。
常伯熙整个人都麻了,一种自己上套了的直觉笼罩心头。
田三六又拿起一份簿册:“因买粮之事乃百姓私事,小人只是里老们所聘监管,因此里老们支付劳酬。此乃我等每日所得,赵班头等人乃公差,只能下值后运粮,粮仓高司户也是如此,因此照例支付劳酬,与民间雇佣等价,所用粮仓乃沈八所建义仓,也按市场租价支付租金。”
沈八更是道:“小人原本不要,能为乡邻做些事本是小人福分,但小老爷给小人说了个孔圣人的事,叫“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小人愚钝,虽然听不懂,但小老爷说,让小人收了租金,乃是孔圣人说的,圣人说的自然没错,小人便收了。”
谭纶听到这话,深以为然的点头,再看田三六没了刚刚的气愤和杀心,反倒觉得这青衫小吏非比寻常,此事就算交给自己来做,只怕不如他想的这么周全。
马宁远也露出笑脸:“确实,朝廷也说,胡部堂也叮嘱过本官,改稻为桑的前提,便是要保证粮食充足。只是难为你们,还能买到粮食。”
谭纶也道:“本官见名册上捐募里还有半册,竟是府衙诸吏们捐赠名录,淳安县衙拳拳爱民之心,让人钦佩。”
田三六正色:“为了改稻为桑,我等岂敢不尽力?”
他定了调子,满堂百姓全都如此表态。
大堂上的胥吏们则一个个面上如常,心里怒火中烧,暗暗看向常伯熙,他若不惹事,那婆娘岂会抖落出来?
若非小老爷谨慎,只怕这一遭,非得杀的县衙人头滚滚。
只可惜了他们的钱财,如今上了公,全被定性成了捐赠。
马宁远看向谭纶:“谭参军,你还有什么疑惑么?”
谭纶摇头:“让他们在笔录上签字画押吧。”
众人签了字,画了押,长出了一口气。
这一关总算是过了。
马宁远则带着笔录,将账册交换给田三六,赞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带着人连夜回杭州给胡宗宪报喜去。
百姓们也都散去,谭纶则叫住田三六,把他拉到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