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对刘玥细细解释起来,之前自己见刘玥不认识其父,便怀疑过刘玥才华。
刘玥茫然地问道:“令尊——很有名吗?”
蔡琰倒也不谦虚,自信地点了点头。
王雅嘴角轻扬,语带敬意地述说着:“蔡庸大人,于熹平四年,上奏陛下,倡议正定六经,以固儒学之基。陛下英明,应允此议,蔡大人遂肩负起校正儒家典籍的重任,他广集诸体文字之精华,历经八载,呕心沥血,终成不朽之功。于开阳门外,树立四十六碑,其上镌刻经文,将儒家经学传播天下。”
刘玥闻言,沉思片刻,赞叹道:“正定六经,蔡大人真有文化啊。”
王雅笑了笑,继续说着:“此举一来惠及寒门学子,那些买不起书的读书人,可以亲手抄录碑文,自学成才,二来豪门世家之中虽有藏书,但是多少有一些谬误,对着蔡大人镌刻的碑文也可以订误正伪。是以这熹平石经一镌刻完成,便是洛阳纸贵。自此,这天下的后进学子,皆视蔡大人为半师。”
“哦——”刘玥恍然大悟。
“所以熹平石经的镌刻乃是利国利民的壮举,是传颂千年的美事,蔡庸大人之名,流传千古,无人不晓。妹妹你真的不知蔡大人?”
王雅解释完,刘玥却是没有回答,思路却是飞到别的地方。她想了想,再次确认了一下:“蔡庸大人镌刻这熹平石经,是陛下同意的?是哪个陛下?当今圣上吗?”
王雅对刘玥脑回路有些茫然,下意识地回答道:“正是当今圣上。”
“你刚刚说,说陛下英明???”
“是啊?”
“我一直以为他是个昏君呢。还有人夸他啊。”
王雅被刘玥的大胆吓一跳,不知道怎么回答。
蔡琰接过话茬道:“贤弟不要乱言,陛下虽有不明之处,但是绝对不是昏君,特别是这熹平石经,虽是家父主持的,但是确实是陛下大力支持的,光凭这个,陛下便可流芳千古。”
刘玥瘪了瘪嘴,很明显,蔡琰猜错了,汉灵帝同志,昏君排行榜,从来没有跌出前五。
也不好二人解释后世的评价,刘玥这才回答前面的问题:“小弟长期家中自学,家人不曾提及蔡大人,是以真未曾听过蔡大人之名,还请大哥见谅。”
蔡琰却是再行了一礼:“非也非也,是为兄不对,见贤弟不识家父,便心中轻慢贤弟,却不知原来贤弟才高八斗,是为兄自大自傲,请贤弟见谅。”
(曹植:“你用,你用,随便用,我还没生出来。反正诗也抄了,不差个夸我的成语了。”)
刘玥焕然大悟,自己这大哥,真乃正人君子啊,便是心中一丝的轻视,即便是从未表现出来,亦要诚恳致歉,想想后世那些塑料闺蜜情。
这朋友,要的。
“对了,贤弟,此文可还有下文。倘若能写全了,赠与王妹妹,也算一段佳话。”蔡琰随后又把话题重新拉回诗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小弟今日偶得两句,却还不曾想出下文。待日后灵感再现,定当补全赠予王姐姐。”刘玥很快推脱了。
实际上,刘玥会背《洛神赋》的这一段,但是也只会这一段。如果把这段背全了又很奇怪,没有上下文,显得十分突兀。
更何况!!!
现在是研究诗词歌赋的时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