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刘表作出的一系列命令看,这老刘头就不愧是过去掌管军权的北军中侯。
先把蔡瑁叫来单独召见,使得他与麾下的军队脱离。
趁着蔡瑁作为主要指挥官不在的场合,再派人掌控或者压制这部分军队。
刘表选择的是,让战胜了孙坚,在荆州风头无二,被所有士卒景仰的黄祖,带着和襄阳兵互不统属的江夏兵,去接收兵权。
选的是最硬碰硬的方式,带兵压制,也是在有一定实力时,最牢靠,不容易失败的方式。
用的将领是黄祖,尽可能减少其他人的抵触,而江夏兵属于黄祖麾下,大概率不会与襄阳兵暗通款曲,走漏风声。
之后就是稳住蔡家的盟友,蒯家,在这局面中,他们是最可能介入的第三方势力。
而刘表派蒯良去稳住蒯家的做法,更是显得老辣。
其一,他对蒯良知根知底,知道其不会叛变。
其二,若是派其他人,蒯家还指不定动手脚呢,比如出去劝说的使节,“半路上,背后中刀十余处,确认是自裁身亡。”
而蒯良作为蒯家的重要族人,自然不会受到这个待遇,并且因其在宗族内的地位,是整个荆州最有可能稳住蒯家的人,没有之一。
其三,这也是刘表在放出一种信号:我对待蒯家是不同于蔡家的,没有恶意。看,蒯良我也能引为心腹,你们往后依旧会得到我的重用,没必要犯险去帮助蔡家。
其四,就是压低事情的影响,尽量不把冲突直接摆到明面上来,这样蒯家也会觉得事情还没到最危险的境地,还能商量着解决,不会陷入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状况,也就不会做一些偏激的行为。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表短时间内就能想到这些并果断的采取行动。
权臣自身被单独召见,生死系于主君一手,军权作为其压箱底的筹码也被拨去,而能引为奥援,在僵持之际破局的政治盟友,也被缠住。
这一套可谓三管齐下,你蔡瑁还能不中招?
刘珽当下表示学到了,学到了,并默默将刘表的各种操作记在了心里。
同时,他也对老刘头有了全新的认识。
即便是成了刘表的便宜儿子,但刘珽的价值观念来源于后世,肯定不可能完全代入成为一名古人,与原身的亲人在感情上有些疏远很正常。
加上刘表遭遇党锢,和儿子们聚少离多,因此,刘珽对他的真正了解不多,对刘表形象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后世的评价,什么自守之贼,守成之主之类的。
由于先入为主把刘表套入这样的模板里,眼前这位老刘头表现出来的果决狠辣就很具有颠覆性了。
可实际上,人家年纪轻轻的就参与了太学生运动,不然他怎么被党锢的,可见这刘表也是个能闹腾的主。
就在刘珽慢慢接受刘表此时呈现出的立体形象后,老刘头踱着步,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来到了刘珽的面前。
该不会是自己的诬陷被看出来了吧,可自己说的内容五真一假,没那么容易识破才是。